导航

改掉懒惰的坏毛病? 为什么有些坏习惯总也改不掉?

2016-06-20 10:48  壹心理

  原标题:改掉懒惰的坏毛病? 为什么有些坏习惯总也改不掉?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做了个决定,我打算放弃一直以来的许多坏习惯,少喝酒,多吃水果,去健身房,不再沉迷于垃圾电视。可是到头来,2016年我只放弃了一件事是:那些给我带来快感的内疚。

  这可不是故弄玄虚,我从专家那得到了些启发。心理学家们已经发现我们在关于饮食或者是生活方式的内疚感受,似乎并不会帮助我们过上更健康的生活。这些想法不仅不会带领我们远离罪恶的诱惑,反而会让我们坠入罪恶。

  这可能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内疚的快感在我们的心理层面上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罪恶和忏悔的感觉能够激发我们脑中欲望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恶习如此的诱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对我们来说是不好的。

ammentorp150800164.jpg

  讽刺的是,我们对坏习惯的负罪感,削减了我们去健身房的意志力。
 
  美国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西北大学的Kelly Goldsmith让志愿者们做了个文字游戏的实验,以此来说明我们的潜意识真的是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运作的。
 
  首先,研究人员要求志愿者们解读一些句子,一些的句子中含有像“罪恶”、“内疚”、“懊悔”等词,而其它的句子则含有更多中性的词。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研究员呈现给志愿者们一些不完整的部分,比如像“E N _ _ _” or “P L _ _ _ _ _ _”,然后要求志愿者将单词补充完整。
 
  在随后的补充过程中,相比其他更明显的选择比如“enter”或者“pleading,那些之前解读过关于坏事句子的志愿者,更倾向于填上与欲望有关的词——“enjoy”或者是“pleasure”。也就是说,阅读关于内疚的句子不仅没能让人们远离罪恶,反而让他们的潜意识联想到更多关于欲望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Goldsmith发现这些潜意识联想能转化为真正的感官体验。比如,有负罪感的人说,和其他人比起来,他们更喜欢在实验室里吃甜食。同样地,尽管Goldsmith巧妙地提醒他们甜食对他们健康的影响,提醒他们看健身杂志。但这两种方式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罪感以及对甜食的享受。
 
  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在甜食上,当志愿者们浏览在线交友网站上的性感照片时,这些让他们有负罪感的句子,也让志愿者们获得更多的快感。
 
  “管它的呢效应”
 
  然而,负罪感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并不止如此。除了增加了诱惑的吸引力,这种感受也可能激发“管它的呢效应”,即我们所谓的破罐子破摔。这个心理现象很好的解释了你为什么不可能只吃一块馅饼。反正已经吃了一块,那干脆就把剩下的也吃完吧!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Roeline Kuijer和Jessica Boyce最近研究了人们在饮食习惯上的问题。比如,他们发现那些将巧克力蛋糕自然地与负罪感联系在一起的参与者们,与那些将巧克力蛋糕与积极感受,比如庆典联系在一起的参与者相比,前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
 
  虽然他们的意图是一样的——为了减肥,但与那些看到巧克力兴奋的人而不是失望的人相比,这些人更容易产生负罪感。这种结果也同样真实的存在另外一组尝试保持健康体重的人们身上。过了十八个月,那些天真地享受美食的人们无疑也是最不容易发福的。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