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寒潮又来了! 26度穿衣法则靠谱吗?
随着大风降温天气的来临,天又冷了不少,降温了,您知道什么温度下应该穿多少衣服吗?如果把穿衣量化成公式,是不是就方便很多了呢?近日,一条名为“26度穿衣法则”的消息在微博被大量转载,这种穿衣法则靠谱吗?
所谓的“穿衣公式”,是将不同衣服的保暖性量化为摄氏度,比如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的弹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是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棉毛衫是2℃,薄棉毛衫是1℃。
计算方法是以“最舒适温度”26℃减去当日 气温,就可“算”出当天体感最适宜的衣服搭配温度,这条穿衣法则受到了网友的追捧。
如当天的 温度是0°C,按照26度穿衣法则来计算,那么当天最适宜的穿衣温度应该是26°C。
如果只厚羽绒服+厚羊毛衫+薄棉毛衫(9℃+4℃+1℃)才到14℃。
要穿厚羽绒服+两件厚羊毛衫+抓绒卫衣+三件厚棉毛衫(9℃+8℃+3℃+6℃)才达到26℃,显然不实际。那么,衣服是不是可以量化成摄氏度,穿衣公式到底可行吗?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孙慧敏介绍说,衣服材料的保温性的确可以测量出来,不过所用的单位不是摄氏度而是“克罗”。
克罗值是指在温度为21℃的房间内,一个人在休息状态下,感觉舒适时所需衣服的保温值。不过一件或几件衣服的整体保暖性并非各件衣服的克罗值简单加减就能得出。孙慧敏表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需要的保暖衣服也就不一样。这里不要忽略了人体的正常体温。
冬季保暖要根据自己情况来定,不能只依赖于这些所谓的“法则”: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穿衣服也不一样,有的人比较耐寒,就不用穿特别多的衣服。孩子比较好动,给他穿太多可能出汗,再一脱,反而容易受凉。
户外运动的人,也不要穿太多的衣服,要以舒适为主。
此外,不同衣服的组合方式会影响其保暖性,比如人们常会觉得穿两层较薄的宽松裤子比穿一层带绒的紧身打底裤温暖,这是因为两层衣服之间会产生空气层,能起到隔热作用,防止身体热量向外流失,从而更保暖。另一方面,衣服的款式设计也会影响其保暖程度。比如同样面料、同样宽松程度的毛衣,领口、袖口开口小的空气更不易流通,也就相对更暖和一些。
几个重点保暖部位:
比如鼻子,很多人爱流鼻涕,打喷嚏,这时候外出活动就不妨戴上口罩。脖子的位置也容易受凉,可以围围巾。另外,膝盖、脚的保暖也很重要。
由于人体体质、健康状况、环境不同,该穿多少衣服要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
不能照搬所谓的“公式”,穿衣原则应以保暖舒适为宜。贴身选柔软、轻薄的衣服,中间一层可以穿蓬松一些的衣服来保暖,最外层则可以穿防风的衣服。
围巾、帽子、手套可以减少 部位的热量流失。
此外,外出时最好系紧领口、袖口和下摆,以达到保暖目的。
[责任编辑:沫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