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南江引入“三化理念”探索扶贫开发新路

2012-07-12 14:56 四川在线 A+ A-


  一年前,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配套、产业未形成规模……

  一年后,南江县元顶子片区的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建设整体推进,移民搬迁、“巴山新居”建设不断加快,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变化的背后,是南江县积极引入工业化、城镇化、社区化理念,通过打捆项目、整合资金、连片开发,超常规、跨越式推进元顶子连片扶贫开发,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全新探索。

  □董金昌 记者 尹勇

  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

  7月9日,记者在南江县红光乡黑池村看到,建设落成的“巴山新居”气势恢宏,成块成片的富硒杨梅格外抢眼。

  “我们发展的信心有了,底气足了。”村支部书记李仁国欣喜地说。顺着李仁国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是引进喜来登集团建设的1000亩富硒杨梅核心示范园,此项目带动全乡杨梅种植3.7万株。

  南江县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认识农业、发展农业,打破区域界限,推行“基地+专合组织+农户”、“规模养殖场+专合组织+农户”和“以商带农”等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区域连片“一盘棋”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

  黑潭乡南鹰村村主任谭红明告诉记者,他们依托市级龙头企业元顶子茶场,立足本村茶叶资源优势,捆绑涉农项目,新植南江大叶茶1000亩,茶园低改1300亩;整理稻田,实施稻鱼轮作1000亩,实现户平增收2.5万元。

  城镇化助推新农村建设

  “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居,档次高、设施好,住起来舒服。”下两镇东垭社区居民赵俊德说。该社区按照新型城镇体系规划,盘活土地资源,采取BT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建设,启动建设居民住房、广场、街道、公园以及配套设施。预计到“十二五”末,聚居农户将达1000户、5000人左右。

  “我们坚持走新型城镇化路子,推进新农村建设。”据南江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杨子中介绍,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林业等集体资产股份合作、转租转包、跨区域流转,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乡村实施”的建设机制,大胆探索农户土地、农房建设和产业振兴的投入、管理、收益机制创新,高标准打造新农村综合体。元顶子连片扶贫开发片区内5个乡镇、11个村(社区)3300农户12493人直接受益,其中涉及贫困人口4997人。黑池、花石、元顶、南鹰等中心村和聚居点初具规模,配套完善了超市、卫生室、幼儿园、农贸市场等公共公益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社区化探索管理新机制

  走进红光乡黑池村,仿佛置身于城市的生态社区,靓丽气派的“巴山新居”依山而建,房前屋后布满了绿化带,步行道上一尘不染。为加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该村把“五星级”农户评比纳入中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评选出一星级180户、二星级34户、三星级15户、四星级10户、五星级3户。

  “以社区化理念引领建设和谐新村,探索新型社区建设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南江县文明办主任李荣富说,“通过群众大会评比建立‘五星级’农户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群众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有机融入到自治实践之中,大大激发了元顶子连片扶贫开发的活力。”

  坚持把“两委”班子建设放在扶贫开发工作首位,推行“能人治村”战略,这是南江加快元顶子连片扶贫开发进程的又一招妙棋。通过公选种养致富能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返乡担任村支书,培育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