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巴中“巴药”园里的乡土情(2)

2017-02-14 09:11 巴中日报 A+ A-

    原标题:“巴药”园里的乡土情——来源:巴中日报

    他出身贫寒,少时背井离乡,阔别故土奋斗二十余载。而今,他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怀揣着带领乡亲父老致富的梦想,从昆明回到巴中发展中药材种植,决心在现代农业产业上做出大文章。

    他,就是巴州区青龙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苟云。

    “昔日,大山里闭塞落后,我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而今,青山绿水的美丽故乡、包容开放的政策环境,让我立志留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再干一番事业。”谈起创业初衷,苟云满怀激情地说。

    回乡

    乡情和机遇的一次碰撞

    翻土、浇水、施肥……立春刚过,巴州区金碑乡跃进村的村民们早已忙碌起来。

    “往年这个时候,大家都出去打工了,哪还有人留在家里啊。”村民王思财说,自从村里来了致富带头人之后,外出务工的少了,村里荒芜的土地被重新开垦并种上了中药材。而这些变化,离不开青龙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苟云的辛勤付出。

    “以前我一直在昆明发展,去年回乡探亲的时候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苟云说,当时看到记忆中的良田长满了杂草,原本热闹的院子只剩下破旧的房屋、老人和孩子,“说实话,心里陡然间泛起一阵凄凉。”

    正是这种伤感点燃了苟云对家乡热土难舍的情怀,在外拼博二十多年的他决定回乡发展。

    创业之初,地里种什么成了让苟云头疼的难题。他多方打听,跑了不少农口部门,得知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相继印发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巴州区出台《关于加快巴药产业发展的意见》、财政设立巴药产业发展基金,苟云知道机遇来了。

    “家乡不仅有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政策环境,更有我一直牵挂的父老乡亲。”苟云说,就这样,在乡情和机遇的双重碰撞下,他决定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创造另一番景象。

    执著

    顶住压力苦干实干

    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切归零后的宣战。

    刚决定投资农业时,苟云的家人和朋友纷纷劝诫:农业属于长线投资,稍不留神就会赔个精光。在苟云走访村社、同当地村民谈土地流转时,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在昆明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苟云,面对重重困难没有吓到他,反而激起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恰在此时,巴州区把金碑乡跃进村列为巴药产业发展的核心村,村里正在四处寻找巴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苟云当即拍板决定,先在跃进村把药材基地建起来。去年8月,苟云牵头成立了青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600多万元,流转农户土地1400亩,种植了皂角、佛手、栀子、菊花等中药材1200多亩。

    “说上千万句,不如迈一步。”苟云说,基地建设时,他和乡亲们一起扛着锄头,在田间顶着酷暑给药苗除草、施农家肥。

    “现在,我们家流转一亩土地有400块钱,到园区务工至少也是60元一天。”村民苟先儒算了一笔账,“发展‘巴药’产业比种粮食的收益强多了,一年在家也能挣到钱。

    目前,苟云的“巴药”种植已覆盖金碑乡跃进村、土主村两个村,平均每天有50多人在园区务工,最多时达到100人以上。昔日寂静的农村,正在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追梦

    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责任编辑:晓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