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巴中市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脱贫摘帽奔小康(2)

2017-02-14 09:18 巴中日报 A+ A-

    原标题:磨垭村:脱贫摘帽奔小康——来源:巴中日报

    2月10日,在南江县双流镇磨垭村,记者沿着铺设一新的硬化路望去,一座座“巴山新居”漂亮舒适。去年年底,贫困户李仕泽搬进新居过年,感慨地说:“好多辈人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2014年还是贫困村的磨垭村,经过三年建设,全村已于2016年底脱贫。新建7口塘库、5口蓄水池,5.5公里硬化村道公路、6公里社道路、3公里生产便道、两个聚居点容纳居民60户,脱贫后的山村多姿多彩、欣欣向荣。

    精准识别

    因户制策激发脱贫动力

    磨垭村幅员5.6平方公里,2014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68人。受自然条件制约,贫困原因复杂、贫困程度深。

    来到脱贫户彭斌家,记着看到他家喂着一头膘肥体壮黄牛,两亩中药材长势正旺。“年前卖了200多只鸡、2只黄羊,种的稻谷、油菜等农作物,产量也比别人家高。”彭斌说,两年前因父母生重病,全家举债至贫。村里发现他善于钻研生产技能和科学种养知识,于是为他规划生产发展帮助脱贫致富:流转邻近务工外出户土地7亩,利用场地宽广、山场草地丰富的优势搞家禽家畜等传统种植养殖业、种植稻谷、油菜、黄豆等农作物。彭斌一家脱贫时人均纯收入达7324元。

    针对贫困户家庭的不同情况,磨垭村为全村61户贫困家庭“会诊把脉”,精心谋划并组织实施脱贫方案。根据群众的家庭实际和致贫原因,与贫困家庭反复商讨,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

    夯实基础

    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磨垭村受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制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整体发展水平提不起来。为改善磨垭村生产生活条件,自2014年以来,该村启动水、路、电、网、房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大会战”。

    要想富,先修路。村民民出行难,社道路建设是他们最大的期盼。磨垭村以村道路、社道路、产业路建设为突破口,在改善出行方便的同时,着力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经过集资、争取政策、借力农业产业项目,规划2.4公里硬化路。现在社道路连户连院落四通八达,通村硬化路横贯全村,产业路直通产业园。“文明路连户连心,聚居点道路连接新村与外界。”村小教师这样说。

    经过三年脱贫攻坚,磨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显著:修建集中供水站一座,安装供水管道11公里,全村一千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安装变压器解决电力不稳定的难题,规划200余万元的农电改造正在实施。21户贫困户住进聚居点,6户贫困户村内自建,危旧房改造7户,38户随迁户享受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同步搬迁,统规统建,一座座“巴山新居”漂亮舒适。

    保障民生

    政策兜底"外援"给力

    按照“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精准扶贫工作,积极争取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殊政策,保证生活之需。贫困户陈翠芳患尿毒症,按照《巴中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办法(试行)》,她一直享受医疗报销政策。其家属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医疗救助政策,人或许早就不在了。”全村低保兜底32户49人,保障了困难群众生活。

    该村61户贫困户如期摘帽,贫困村如期销号,除自身努力外,还需借助外力支援。在磨垭村,被村民称为“外援”的第一书记、驻村队刚来扶贫帮助,非贫困户看到贫困户享有的扶贫优惠多颇有意见,感觉不平等。驻村帮扶干部就一户一户摆事实、讲道理,平息矛盾、缓和气氛。“自从有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寂寥的山乡沸腾起来。”村民李冬阳说,“到户规划指导产业、宣讲政策、建新居……群众的事有人关心有人管,群众的心热起来。”

[责任编辑:晓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