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巴中:文明面貌日日新 群众更有获得感

2017-08-17 12:28 四川发布 A+ A-


  在此基础上,巴中各地继续深入探索,进一步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为了有效缓解乡镇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现状,巴州区在规划建设新居的过程中,集中统一建设了文化活动室、农村书屋(阅览室)、文化广场、道德讲堂、日间照料中心等阵地,并配备了必要的书刊杂志、文体活动器材、娱乐设施设备,让当地农村留守老人在劳动之余,有了可以活动休闲交流的地方。

  在巴州区,政策法规、科学知识、市场理念、实用技术等“四项宣讲”活动,与赛知识、赛品行、赛技能、赛才艺等“四赛”活动的广泛开展,把小活动变成了大舞台,群众道德水平、致富能力、文明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在村规民约的确立和规范管理下,社区法治建设、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好风气、好习惯在乡村逐渐形成。“如果说文化活动为乡村带来文化洗礼,那么社区作为居民聚集点,强化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则惠及了更大区域人群。”巴州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居民休闲活动广场、农村(社区)书屋、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的建设,让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巴中实现了全覆盖。

  内涵引领 文明之风吹遍巴山大地

  文明在口中,文明在手上,文明在行动……涓涓文明细水已在巴中汇聚成滚滚洪流。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随意摆摊设点的摊贩少了,路口自觉“红灯停、绿灯行”的行人多了;乱丢垃圾的不文明现象少了,注重环境卫生的市民多了;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宴请少了,乐善好施、投身公益的好人多了……

  再仔细观察,变化的不仅有“面子”,还体现在“里子”上。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全国文明家庭”张彦杰家庭,“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景祥俊,“四川省十大扶贫好人”汪其德、杨彬……近年来,巴中上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巴中好人”评选表彰等活动,产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四川省道德模范”9名、“巴中市道德模范”30名,“中国好人”6名、“四川好人”67名、“巴中好人”300余名……大批模范典型为这座城市树立起一座座道德丰碑,成为人们争相传颂和学习的榜样。

  与此同时,巴中相关部门利用机关、学校、村(社区)等各类道德讲堂,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巡讲、交流活动数百场次,受众达数十万人。

  一座文明之城,一群心有大爱的人,让这座城市变得充满温度、充满力量。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中市志愿者服务机构和人数日益增加,其中志愿者服务队伍达到200多支,注册志愿者8万余人。

  内涵引领,文明之风吹遍巴中每个角落。借助动漫、剪纸、绘画、书法、小品、相声、快板、四川清音等艺术形式,巴中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进机关、学校、企业、乡村、社区、家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宣传活动。

  全民健身、全民阅读、全民守法“三个全民”活动,切实提高了市民综合素质,不断激发市民的文明自觉;适时举办山地自行车、广场坝坝舞等体育赛事,实现全民健身“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个个有特色”;围绕“书香巴中·全民阅读”主题活动,策划开展 图书推荐、本土作品鉴赏、赛书房、街头海采等系列活动,培养了市民知书识礼的良好习惯。

  在巴中广袤的乡村,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46所,自建项目实现全覆盖,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96个、村(社区)服务中心(站)198处、居民休闲活动广场300余处,188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综合文化站109个、村(社区)书屋2603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1620个;一个个新乡贤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守护本土文化根脉,涵养文明乡风。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