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坚持“四植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2012-07-12 14:44 四川在线 A+ A-

苍溪,是四川省首批省级文明县城、环境优美示范县城,2012年又启动了新一轮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创建中我县坚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载体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学雷锋活动,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学雷锋、做雷锋、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有力推动了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将学雷锋植入志愿服务活动

以“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把“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群众自我教育的大课堂,让参与的过程成为群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组建了300余支志愿服务小分队、23个爱心社团和义工团体。各志愿服务小分队和团体,立足自身优势、结合群众需求,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开展了城乡环境整治、文明劝导、义务植树、“三下乡”、“四进社区”、助农“双抢”、关爱残疾人与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生活的幸福,使“学雷锋、重行动”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使保护生态、善待环境、共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梨乡大地落地生根,文明理念在苍溪得以生动展示,有效推动了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创造了温馨怡人的城市环境。

将学雷锋植入校园文化建设

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育雷锋学生、树雷锋教师、建雷锋校园”为目标,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一队两会三赛四评”活动,掀起“我学雷锋——我光荣”热潮。即在每个学校建立一支“师生学雷锋志愿服务小分队”,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公共场所、困难家庭开展公益服务活动,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去影响、感染市民。组织开展好“师生签名誓师大会”和“主题班会”,要求每一位师生将“学习雷锋同志,传承雷锋精神”当作人生的必修课,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组织好“学雷锋”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曲传唱比赛等活动,宣传身边的好典型、好榜样,使师生的思想受到雷锋精神的洗涤,倡树起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时代风尚。开展好“雷锋少年”、“雷锋班级”、“雷锋教师”、“雷锋校园”评选活动,在校园中形成人人争做好事、人人争当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将学雷锋植入公民道德教育

以迎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为契机,着眼于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娇正诚信缺失,用“四个坚持”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是坚持开展“三红”“三爱”教育活动。以万人升国旗、万人温誓词、万人唱红歌、万人读红书、万人争先进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举红旗、唱红歌、读红书“三红”教育和爱祖国、爱家乡、爱岗位“三爱”教育活动,唱响 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营造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坚定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建设家乡的信心。二是坚持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法纪教育等,增强群众的法纪意识,提高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三是坚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强化感恩奋进教育。充分发挥“三基地一窗口”作用,让各界群众适时重温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艰难历程,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苍溪人精神转化为激励全县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持久精神动力。四是坚持每年一度的道德模范评选与推荐。充分发挥罗玮、文笃敏、彭仕孝等各类道德模范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学雷锋道德实践活动,把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不断掀起“学雷锋、做模范”高潮,促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将学雷锋植入文明创建评比

以首批省级文明县城和环境优美示范县城为基点,把学雷锋活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测评的重要指标,通过“三个层面”发挥学雷锋活动对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增强文明创建的思想内涵和教育功能。在机关单位层面,把学雷锋活动与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雷锋示范岗”争创活动;举办“弘扬雷锋精神、提高机关文明素质”系列报告会、演讲赛,引导和激励全县机关干部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争当社会表率。在服务窗口层面,开展“雷锋窗口”、“雷锋司机”、“雷锋解说员”、“雷锋商城”等评选,提高文明服务水平。在农村社区层面,开展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和“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好儿女、好丈夫、好妻子、好妯娌、好邻居、好公民、好家庭”十好评选活动,开展好环境优美示范乡镇(村、社区)、文明乡镇(村、社区)创建评选活动,深化文明细胞建设,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文明形象。(作者系四川省苍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