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肿瘤君入围奥斯卡 三轮涮《肿瘤君》胜算几何?(2)

2015-10-10 08:16  搜狐娱乐
 
  这跟“奥斯卡 外语片”的性质不无关系,在1956年之前,奥斯卡 外语片根本无竞赛之说,只是一场美国电影盛宴邀请其他各国来参加的“友 谊赛”,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将这个友谊赛奖项捧到堪比国际奥林匹克的高度,恐怕也是一个令美国人自己也感到尴尬的待遇。这个奖项也是因为出身特殊,并没有 被主办方用一定之规严加考核。不仅中国,在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果想要参加奥斯卡 外语片的竞赛,也都是成立这样一个临时的审片小组,由各 个国家和地区各自决定选择哪部电影代表自己去参加所谓“冲奥”。
 
  由于官方规则同时规定, 外语片选送邀请会直接发到每个国家的电影行业组织,因此中国的参赛电影由电影局决定,也并不是什么“秘密”。
 
  每部送选的都是“好电影”吗?
 
  因素太多,不好说
 
  2014年有一部鲜有人问津的保加利亚电影被包括保国人在内的许多影评人和观众质疑,这部叫做《保加利亚狂想曲》的电影由保国导演Ivan Nitchev执导,是他个人的“保加利亚犹太人三部曲”最终章。尽管看过的人不多,这部电影质量不算差,然而当这部电影代表保加利亚参加奥斯卡 外语 片竞赛时,保国电影人颇为愤怒。因为这位导演的第二部曲《耶路撒冷之旅》已经代表保国申过一次奥了(当然折戟),更令人疑窦丛生的是,导演本人同时是保加 利亚国家电影委员会的成员,换句话说,他选了他自己去冲奥。
 
  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其他国家并不少见,俄罗斯等国也常引发这样的争议,然而这种听上去有些搞笑的事件实在是因为各国在奥斯卡面前“太严肃”了,以 至于像备战国际赛事一样考虑战略布局,处心积虑于如何才能赢得奥斯卡的回眸一笑。因此送选奥斯卡的各国电影,很难说是本国“ ”,有时反而是出于“最容 易赢”的动机。至于各国临时评审小组的“ 标准”更无从以统一的艺术标准衡量,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碰撞过程里,“政治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官方也 并不认为为每个国家制定严格的筛选规则是可行方案,奥斯卡 外语片评委会负责人马克-约翰逊曾公开宣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他们认为哪部影片更 好,我们无法左右。”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