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嫪毐之乱后嬴政软禁赵姬 为何很快将其接回全因华阳太后
《大秦赋》最近几集剧情着实有点拖沓,评论区有不少人表示演得磨磨唧唧,嫪毐似乎成了主角,戏分比秦庄襄王还要多。嫪毐和赵姬的格局注定成不了大事,嫪毐之乱后,嬴政虽然对赵姬赵太后非常不满,但赵姬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只得将其软禁了事。历史上,嫪毐之乱后没多久,嬴政便亲自接回赵太后,表面上看是因为齐人茅焦一番劝说,实际上大有深意。
01嬴政羞愤异常,上千家为此受牵连
嬴政在雍城举行冠礼时,嫪毐趁着咸阳城兵力空虚,起兵作乱,嬴政命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平定叛乱。嫪毐不能敌,趁乱逃跑,但很快被捉住,被处以车裂之刑。此后,嬴政命令彻查嫪毐之事,受牵连的人数众多。
首当其冲的是赵姬赵太后,她和嫪毐常年保持不正常的关系,还生下两个儿子。嬴政乃是秦王,母亲的事情让他羞愤异常,将赵太后迁居雍城进行软禁,两个同母异父的亲弟弟也被摔死了。
其次是吕不韦,当年为了摆脱赵太后的纠缠,将嫪毐作为玩物送给赵太后,没想到赵姬动了真情,让吕不韦始料不及。嬴政后来查明真相,罢免了吕不韦的相权,次年再次下诏逼迫吕不韦自尽。
最后是与嫪毐相关的人。直接参与叛乱的,当时便和嫪毐一同被处以极刑,嫪毐家族更是被直接消灭干净。嫪毐的舍人等家族被迁徙到大西南,受牵连的有好几千家,可见此事影响范围之广。
此外,受此牵连人数众多,也可以看出嫪毐生前的确势力很大,足可以和吕不韦相抗衡。根据史书分析,嫪毐作乱的真正对象,很有可能是吕不韦,而非嬴政。赵太后实际上还是向着嬴政的,而嫪毐和吕不韦的矛盾,在当时的秦国乃至六国都是众所周知的。
大秦赋嫪毐和众人咸阳起兵
02被神化的齐人茅焦
嫪毐之乱后,嬴政软禁赵太后、罢免吕不韦,大权在握,正可以施展其统一六国的抱负。可是软禁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当时来说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即便赵太后犯了严重的错误。
很多人因为劝谏秦王嬴政而被处斩,最后一位名叫茅焦的齐人劝住了嬴政。茅焦自然是不怕死的,但茅焦更会讲究说话的艺术,别人是指责秦王,而茅焦却抓住了秦王想要一统天下的心理,借秦王的心理来劝说秦王。
根据茅焦的理论,嬴政车裂嫪毐是妒忌,扑杀弟弟是不慈,囚禁母亲是不孝,处斩劝谏之人是暴君,如此一来,天下谁还敢跟着大王打天下?只会远离秦王,天下统一可就难了。
表面看起来,茅焦抓住了嬴政的软肋,让嬴政幡然醒悟,此后,嬴政不仅亲自到雍城接回母亲赵太后,还封茅焦为上卿,让他在秦朝做官。茅焦也成全了嬴政的好名声,属于双赢的结果。
大秦赋中的赵太后
不过,我们稍作推敲便可发现,嬴政接回赵太后,可不仅仅是因为茅焦的劝说,主要原因还在于华阳太后。
03嬴政接回赵太后,目的在于平衡
嬴政雄才大略、性格坚忍乃至骄横跋扈,但是他也有一个好处,便是知错能改,尤其是在称霸天下的过程中,会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甚至不惜放低身段。
比如当年在进攻楚国上,李信想以20万秦军速战速决取胜,而王翦则希望带60万秦军稳扎稳打取胜,秦始皇选择了李信,并免去了王翦的兵权。其实,如果不是昌平君在郢陈作乱,李信很有可能是灭楚功臣,可惜最后在昌平君和项燕内外夹击之下,李信被楚军大败。
大秦赋中的楚将项燕
嬴政很快便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放下身段,亲自到王翦住处,承认错误,并请王翦老将军出马,这才有了后来王翦带60万秦军伐楚的故事。
在软禁赵太后一事上,嬴政也发觉了自己的错误。作为秦王,嬴政必须首先要处理好宗室、后族、外客等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从而放手进行统一六国之路。然而,软禁赵太后却让华阳太后一家独大,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分析过,《大秦赋》低估了华阳太后的能力和历史作用。华阳太后是楚系一派在秦国的核心人物,事实上相当于第二个宣太后,楚系一派在秦国能量巨大,楚系的昌平君熊启甚至一度是接任吕不韦的大秦丞相。
嬴政要平衡华阳和赵姬两位太后
如果任由楚系一派坐大,会严重威胁嬴政。事实上,后来嬴政伐楚,便遭到了昌平君熊启的反对,熊启甚至因此被免相。此前,后宫有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一派、赵太后为首的赵系一派相互牵制,夏太后去世、成蟜叛逃赵国后,韩系一派没落,但还有赵体一派与楚系一派相互牵制。
赵系一派也曾经权倾朝野,吕不韦也曾经和赵太后亲近,嫪毐也是从赵国来的,基本都属于赵系一派。如今,赵太后被软禁,本来实力强劲的楚系一派,岂不成了一家独大?正是想通了这一点,嬴政才急匆匆地接回赵太后。
因为嫪毐和嬴政两个弟弟的事情,赵太后和嬴政的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然而两人毕竟是亲母子,如今嫪毐已被车裂,赵太后与嫪毐的两个儿子也被扑杀,赵太后能够依靠的,也就这一个亲生儿子嬴政,更不可能去和华阳太后结成一派。
说到底,嬴政还是要平衡后宫势力,尽管赵太后已经失去了吕不韦、嫪毐,但历史上的赵太后智商并没有《大秦赋》中这么低,她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平衡华阳太后,背后的赵国也懂得如何巴结与利用赵太后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