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巴中市通江县多渠道开展促农增收工作纪实

2017-02-13 09:08  巴中日报

    原标题:让老百姓的腰包“稳增长”——来源:巴中日报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63元,增速达9.9%,被评为2016年度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2016年,通江县交出的农民增收成绩单令人欣喜。

    通江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全县80.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有62万人之多。2012年,通江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335元,5年时间,人均增收3528元。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努力做好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转移性收入四篇文章”。近年来,通江县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持续做优农业产业,积极提高农民工技能,大力深化农村改革,抢抓发展机遇,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提能力--

    每户都有一个就业人

    春节刚过,通江县广纳镇石墩村7社村民吴兴东就开始寻思着扩大自家大棚蔬菜规模。“以前在农村搞大棚蔬菜,没得技术支持,不说挣钱还会亏本。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村里就请蔬菜专家来给我们指导。”吴兴东笑着说,“咱的蔬菜绿色无污染,特别受欢迎。”

    全县像吴兴东一样通过专业培训掌握了蔬菜种植技能的农民越来越多了,不但蔬菜品质有了很大提高,亩产增收更是可观。

    “过去,农民在本乡搞种养业苦于没技术,外出打工想找份‘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更是奢望。”通江县委农工委主任王青松介绍,“通江县于2012年启动‘五大培训’工程,整合农业、扶贫、就业等培训资源,力争每户都有一个明白人、创业人、技能人、文明人、就业人。仅2016年,就培训农民工3万人次。”

    “培训使得一大批科研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农村,蔬菜种植和鸡、猪、牛、蝗虫养殖以及其他特种养项目得到普遍推广。通过项目带动,一大批农民走上了专业化养殖、规模化种植的道路。这种规模化生产能够规避风险,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江县农业局局长张松说。

    扶上马再送一程。通江还采取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农民就业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农民学员学有成、就业快、能增收。据统计,2016年输出劳动力22万人次,其中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1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0亿元。

    舞龙头--

    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自从加入通江县犁夫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免费提供几头母牛,在养殖过程中还免费提供资料、免费技术培训,牛出栏时又卖给公司,不愁销路,每年可增收1万多元。”杨柏乡仙人嵌村村民赵小平高兴地说。

    赵小平养的牛正是被农业部收入世界牛种名录的“通江黄牛”。坐拥得天独厚的的自然条件,通江农业品质独特。

    向阳花木易为春。近年来,通江县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创新产业模式,加强产业链条延伸,以农业产业化助推农民增收。

    在主导产业方面,通江县坚持发展以“食用菌、茶叶、干果、生态畜牧”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实施茶叶和核桃“双百工程”,发展椴木银耳、茶叶3万亩以上,核桃5万亩以上。同时推进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以及林下生态养殖。

    在特色产业方面,通江县以空山黄牛、青峪猪、巴山土鸡等为重点抓手,规模发展,产值突破28.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专合组织302个、家庭农场198个、专业大户300个,新增“三品一标”8个。

[责任编辑:晓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