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探秘中国“洞房之夜”的九大不同风俗 你了解多少?

2016-09-15 15:13  川北在线整理
  原标题:探秘中国“洞房之夜”的九大不同风俗 你了解多少?

  1、先秦时,婚礼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

\

  2、西汉时,闹洞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汉书》记载燕地风俗,有这样一句话:“嫁娶之夕,男女无别。”说明结婚那天晚上,大家不需要过分拘束,甚至可以暂时抛开礼节,为新婚夫妇助兴。

\

  3、东汉魏晋,闹洞房喜欢灌酒讲粗话。当时各地“闹”的方式不一,有的令人吃惊。例如根据文人仲长统等人的记述,人们对新郎官十分放肆,要求他做一些大 胆动作。如果新郎不情愿,还可以用棒子敲打他,或者以灌酒的方式来“督促”他完成“任务”,“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对于新娘,也毫无顾忌, 在大庭广众之下问一些粗话,“于稠众中,问以丑言。”这完全是任性而为,兴致一高便无法控制,以至于闹出事故。

\

  在东汉汝南郡(今河南中 南部一带),就发生过一起乐极生悲的事。当时有一位叫张妙的人,到朋友杜士家喝喜酒,结果喝高了,闹洞房的时候干脆用绳子将新郎吊起来,棍棒交加。打了二 十多下,新郎一命呜呼。转眼之间,喜事成了丧事。最后张妙被告上府衙,好在断案的官员仁慈,网开一面,“酒后相戏,原其本心,无贼害之意,宜减死。”张妙 侥幸逃脱死罪,杜士却不能复活,真是活生生的悲剧。

\

  4、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 气依然十分重要。诸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 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说,“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 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

  5、江苏淮安,闹房之时,淫词戏言,尽兴而至。是日娘家须预从男客中择一能言者为招待员,唯闹者约分孩童和成年种种……成人之闹房,其目的则在侮弄新娘及伴者,淫词戏语,信口而出,或评新娘头足,或以新娘脂粉涂他人面,任意调笑,兴尽而止。

\

  婚家则百般忍耐,听其所为而莫可如何也。” 直至今天,这种结婚闹房时用脂粉涂沫他人面部的习俗,依然十分盛行,有的用印油,有的用黑墨,任意涂沫他人。在安徽六安,“进洞房,新娘梳洗后,来宾便在 新房中洞房,有看新娘子之手者,有看新娘子之脚者,新娘站在床沿前,闭眼垂头,任人之玩弄。” 据记载,也曾发生一起闹房致死人命案,新婚之夜,闹房人突然将灯熄灭,几个青年人,居然扒掉新娘的衣服,任意抚摸。以至新娘羞不可言,次日投河自尽。

\

  6、在江南地区,闹洞房不分老少,多有恶搞。一朋友的婚礼,闹洞房者,居然用麻油拌铁锅上的黑灰涂在公公脸上,以至第二天,脸都被擦破了,仍没有洗尽。 在淮安的乡村里,洞房之盛者,不乏有许多流氓行为。诚然,大凡洞房者有一种是出于善意,但也有些则出于恶意。在淮安泾口乡,就发生一起闹房致死人命案,一 户姓陈的人家结婚,新娘以前的恋人出于报复心理,结婚之日,约几个青年人,把新娘按在床上,两腿叉开,然后把新娘的公公抬起来用头猛撞新娘的阴部,以致新 娘第二天羞于见人,悬梁自尽。

  7、在江西吉安,有新娘在洞房内向闹房者下跪的陋俗。“当闹新房之夜,无大小长幼之别,每呼一声,新娘须向之下跪,受者可不回礼。闹洞房者以此为乐,而新娘之腿苦矣。”目前,在城市这种风俗已被鞠躬取代,但在乡村,此种陋俗依然存在。

  同在江西萍乡还有一种调戏伴娘的野蛮风俗。“新娘之家,于未婚之前,必央求媒介,寄语女家,聘请伴娘一至二人,择容貌清丽,歌曲工雅者充之,俟迎新之 日,肩舆而来。于是一般作客者,使酒纵情,任意调戏,甚至偷香苟合,无所不至……至亲好友,微论远近,一闻伴娘之美丽,必连翩而来。为伴娘者亦志在猎取金 钱,乐为应酬,虽声名狼籍,亦所不惜。”

\

  8、在广东顺德,有闹洞房烧炀新娘面目手足的恶俗。“闹房之际,会友毕集,新娘立于中庭,会友乃多方调笑,或令新娘不能为之事,稍不如命,即多烧爆竹,新娘面目手足常为火烧伤,其情状恍若囚犯之行刑,更奇者,闹房时不许新郎在侧。”

\

  9、在湖南衡州,还有唆命翁姑教新婚夫妇房中术的闹房之举。“有打传堂外之名目,公举亲友中这滑稽者作堂官,以黑涂面若丑角,著满清式外套,黼黻以荷叶 为之,朝珠民算盘子为之,头上冠以大冠,红萝卜为顶,大蒜为领,旁立差役若干,皆亲友中之有力者。拘新郎、新妇及其翁姑跪堂下,命翁姑教新郎、新妇以房 术,新郎、新妇必再述一遍,否则以鞭苔从事,顾习俗若是,亦不敢出怨言,惟此事难人过甚,行之者鲜。”

  古时候男女青年结婚,洞房花烛之夜就会有人闹洞房,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历久不衰的风俗。每当闹洞房之际,便是新人婚礼高潮之时,一时间,高朋满座,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洞房的称谓十分古老,据说源于原始社会的洞穴时代。后又叫帐房,现多称新房,但如今许多乡村仍沿袭洞房之说。但闹洞房的说法直到先秦时期才出现的。只不过当时婚礼十分淳朴、肃穆。

  汉朝开国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这种虽然淳朴,但却显得古板而沉闷的传统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先贤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

\

  据《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考证:“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汉书》也记载:“嫁娶之夕,男女无别。”这说明结婚那天晚上,大家不需要过分拘束,甚至可以暂时抛开传统礼节,为新婚夫妇助兴。

  但是,当时各地闹洞房的方式不一,有的地方闹洞房时竟发生血案。例如根据东汉文人仲长统在《昌言》中的记载,当时人们对新郎官十分放肆,要求他做一些大胆动作。如果新郎不情愿,还可以用棒子敲打他,或者以灌酒的方式来“督促”他完成“任务”,“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

  对于新娘,也毫无顾忌,在大庭广众之下问一些粗话,“于稠众中,问以丑言。”这完全是任性而为,兴致一高便无法控制,以至于闹出乐极生悲的事故。

  当时,汝南郡就发生过一起乐极生悲的事故。当时有一位叫张妙的人,到朋友杜士家喝喜酒,结果喝高了,闹洞房的时候干脆用绳子将新郎吊起来,棍棒交加。打了二十多下,新郎一命呜呼。

\

  转眼之间,喜事成了丧事。最后张妙被告上府衙,好在断案的官员仁慈,网开一面,“酒后相戏,原其本心,无贼害之意,宜减死。”张妙侥幸逃脱死罪,杜士却不能复活,真是活生生的悲剧。亲朋好友闹洞房制造气氛,也是成人之美。不过如果不注意限度,闹过了头,甚至酿成悲剧,则后悔莫及。

\

  于是,仲长统的《昌言》中指责说:“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由此不难看出,此时闹洞房已经从先秦时期的淳朴风尚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一种陋俗恶习了。尽管如此,但是闹洞房还是成为沿袭下来的婚礼习俗。

  说起来,闹洞房作为新婚一道重要“程序”,全过程包括“闹房”、“熏房”、“听房”三部曲,而闹房无疑是重头戏。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乡间村里,闹洞房更是司空见惯。但是,闹洞房都是要新人拜堂之后开始的,新人拜堂时,还是要讲究婚礼仪式的。

  拜堂也称“拜天地”,又称拜高堂、拜花堂。古时候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

  唐朝时,新婚之妇见舅姑,俗名拜堂。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至南宋,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元明清三朝一般在迎娶进门就要拜堂。

\

  古代新人拜堂时,迎娶的人家要在家堂前置香烛,陈祖先牌位或遗像。摆上粮斗,内装五谷杂粮、花生、红枣等,上面帖双喜字。拜堂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然后礼生育唱,新郎新娘就位跪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交拜后这对新人就被送入洞房。然后,闹洞房就开始了。

\

  古代婚礼仪式大都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吸引众多前来闹洞房的亲朋好友。通常以新婚当夜众亲友在洞房嬉闹新娘和新郎后,新人双双携手归寝为婚礼的最高潮。古代时,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闹新房。

  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这时候通常进行的活动有咬苹果、咬喜糖、走独木桥、夫唱妇随等。虽然不同的地区,活动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给新人撒喜床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

\

  撒喜床是在闹洞房时,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种边歌边舞的游戏,嫂嫂手托盘子,盘内铺红纸,红纸上放栗子、枣、花生、桂元等物。新娘坐在床上,嫂嫂抓干果往床上撒,边撒边唱。闹洞房的众人听了嫂嫂的歌唱,也随声附和,洞房中欢声笑语彻夜不断,嬉笑打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古代婚礼除了闹洞房的传统风俗之外,还有点喜日子、压箱底、三天回门……这些看似老套的传统婚俗,却暗藏着性健康的玄机。

\

  可以说,男女结婚是不能避免性爱的,但性爱又是中国人最忌讳的话题,于是,聪明的中国先人就围绕性想出了很多看似文雅而又很科学的办法,这些办法就变成了大家必须遵守的风俗。

  古时候男女结婚要选个黄道吉日,叫做“点喜日子”或者“看日子”,一般由男方找当地的风水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属相、生辰八字,测算出最好的结婚吉日。

\

  “喜日子”点好后,男方要委托媒人拿些礼品到女方家里“送日子”。如果女方家里接了这个日子,那大喜的日子就定了。如果女方家里把日子退回来了,那说明这个日子有问题,需要重新点。

 其实,不是日子不吉利,主要是这个日子恰好与女孩子的经期重合了,而经期是不能过性生活的。这时候,男方家长就要带着礼品再次请风水先生点日子。风水先生这次点的日子,肯定要比上次的推后或提前15天左右。

\

  因为经期这些极度敏感的问题,人们是不能直白地去问的,于是就用这种“点喜日子”的方法把这个棘手的问题解决了。媒人再把新的喜日子送去,娘家人就会接下来。但是,人们都知道,月经期推后或提前15天左右,恰好是女性的排卵期,以前又没有较好的避孕措施,所以新婚蜜月怀孕的事情屡见不鲜。“点喜日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风水先生一次性选两个日子,上半月一个,下半月一个,供女方母亲挑选,也是为了避开新娘的月经期。

 

  说起来,古人还是很保守的,许多新婚夫妻结婚前偷偷瞟一眼就会脸红,更有甚者仅凭媒妁之言就订了终身。两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晚上却要肌肤相亲,做最隐秘的接触,这是非常尴尬的。因此,新娘子结婚前一天,母亲要临时突击,搞好对女儿的性教育,省得到时候真刀真枪把自家姑娘给吓傻了。

  对于新婚夫妻的性教育有专门的工具,叫“压箱底”,平民之家多是瓷杯瓷碟的,贵族之家多用象牙雕成的,里面画的是“黄色图片”,让新娘子有个基本的心理准备。

\

  其实,闹洞房也是性教育的一种。俗话说:“新媳妇三天无大小。”入洞房后,不论男女长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逗新娘,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

  更重要的是,闹洞房时,众人要让新人做各种亲密的、隐讳的但是指向性很明确的动作,把新娘子和新郎官的陌生感、羞涩感打消,为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做好铺垫。这是众人共同参与的“前戏”。闹洞房其实就是在表达一种暧昧的性教育:事情就是那么个事情,情况就是那么个情况。

\

  花烛之夜闹洞房,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加上各地风俗不同,形式也就随之变化无穷。不论如何变化,都与性教育有关,以至于“教育”不“教育”并不重要,毋宁说与性有关。据说,明朝时期有一婚俗,就是在洞房床上反铺一条花席,需要新娘把它正过来,边翻边有人问:“翻过来了没有?”

\

  新娘自然羞于回答,但闹房者一定会穷追不舍,直到新娘红着脸说“翻过来了!”这大概是闹洞房者有关荤话的最文明的版本了。在这样的场合,黄色笑话自然是可以大行其道的了,色情灯谜更是家常便饭。因此,很多羞涩少女在一夜之间成长为疯狂少妇,大概要归功于闹房者的性教育。

\

  清代文人李渔写的情色小说《肉蒲团》中,铁扉道人的女儿“玉香”,“生得如花似玉,无人可比”,“又且读了一肚子书,凡诗词歌赋皆做得出”。但这女孩从未出过家门,对外面的事物一概只有书本知识,“他家的闺门严谨,又不走去烧香,又不出来看会,长了一十六岁不曾出头露面”。这样的女孩儿如何进行性教育呢?

\

  书中的主人公未央生娶了她后,就找些春宫画之类的东西来给她看,实际上也是一种性启发。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闹房”来解决了,旧时男女结婚之前往往连面也没见过,通过这种无所顾忌的“闹房”,使两个新人在入洞房之前,先多少有些熟悉。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一闹,来加强进行性的说明与教育了。有的地方闹洞房,竟然命令公婆二人当众教新人房中术,并叫新人复述其所讲内容。虽属戏谑之甚,却也于喧闹中加入了性教育的内容。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