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惊爆历史:司马光如何穿越时空谋杀武则天的女儿?
司马光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司马光穿越时空谋杀武则天女儿?后宫和朝堂残酷的争斗,让武则天看到,如果手中无权,仍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不利形势中,她将永无宁日。自己已有的地位会轻易失掉,甚至连身家性命也难以保住。
所以,在目睹几番腥风血雨之后,她暗下决心,一是要推倒王皇后,夺取后宫的统权大权,二是要摧垮把持朝政的关陇集团,司植自己的政治势力,还高宗一个真正的天子地位。
要说她马上就产生直接当女皇,直接去坐在金銮殿的龙座上,犹如骆兵王所言“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那还过早了点,她的野心再大,思想的跨度不会那么大,客观形势也还没有提供给她当女皇的基础与条件。
人的思想与行为,是一步步积累而产生出现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想法,也是司马迁替陈胜设想的,况且大泽乡的形势急迫,不违反“当斩”,死在眉睫了,才揭竿而起的。
武则天所处的形势,还没有非当皇帝不可的急迫,自古就没有女人当过皇帝,她哪会突然就出现当皇帝的想法呢?
当皇后才是她当时应有的想法,因为她高皇后的位子已经不太遥远,因为当不上皇后就可能保不住身家性命,王皇后就放出风来要宰了她。
关于武则天要谋皇后之位,史书上有两段记述,记述了突出的两个情节:
一个情节是武则天亲手扼杀自己的幼女,嫁祸于王皇后,使高宗恶之,忿然罢黜,皇后的位子便自然封给了武则天。
这个情节诸皆记,如《资治通鉴》是这样写的:“后宠虽哀,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妇。昭仪因泣数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资治通鉴》,卷199,永徽五年十月。同见《新唐书·武后传》。]
司马光不愧文史高手,这短短的几行字,即把那个令人恐怖的阴谋行动,轻松自然地写了出来。其叙事过程何等清晰,而人物的情态又是何等生动。他一句也未写武则天背后的布置和她的心理状态,但却能给读者许多的想象,想象到武则天布置的阴险的谋杀、阴险的嫁祸!
有了这段简洁而又不失生动的记述,那些高明的故事专家和拙劣的渲染专家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阴谋发生的背景是武则天虽被高宗信赖,但王皇后还是好端端坐在皇后的位子上,而且她打倒了淑妃,又立了傀儡太子,心中稍安。接下来想缓和一下与武昭仪的矛盾,同时获得高宗的好感。于是,一反常态,主动去看望武昭仪。武氏也知她的心思,一边虚与委蛇,一边在动脑子,利用皇后来访的机会暗施毒计,因为她认为高宗虽是冷落了皇后,但以他软弱厚道的性格,做不出废后的残酷决定,只有让高宗骤然恼恨王皇后,他才能写出废后的诏书来。
按照这个思路去想,如何施行一个让皇上痛下废后决心的计划来呢?正好是永徽五年(654年)正月,武则天生有一个小女孩(注意:这是假设),到阴谋实施时,高宗的这个可爱的小公主已经五个月了,高宗爱武昭仪,当然也受他们的小女儿,于是不管白天夜里都要抚爱逗弄自己漂亮的小公主(因为故事必发生在白天,皇后能来,高宗也得立即到场,不然就白白扼死个女儿了)。
武则天便利用了自己的小女儿、皇后经常来抚弄她的小女儿、高宗大白天不上班几乎得天天到作案现场来,才能把人物、时间、地点碰到一起去。因为小公主是个活人,不是可以用来陷害别人的死的物件,也不能提前扼死,放在被子里等上多少天。像网鱼那样下上味子,等大鱼上钩入网。
有了难以巧合相碰的人物、时间和地点,还得有个集体作案的阴谋计划。武则天就得同手下说好,当时的武则天身为宫妃的第六位,又得高宗专宠,她的手下已是一大群了。有许多宫女、太监、护卫保安。武氏正在广交朋友,女官们也是门庭满座的,当时她正在发红,那些宫中女子们也正争相结交,聊天、看望她的可爱小公主。
武则天杀女嫁祸的阴谋要许多人都得参与,不然难以实施,如果许多人都参与了,则变成“阴谋”,就像一台大戏,生旦丑末都得登场,各有角色才成。不知她武则天杀了女儿后如何收场,如果交待善后,除非她接着屠杀她所有的手下,都杀了就更难善后保密了。
不管怎样,还得实施司马光等为武则天设计的阴谋计划。
长安的五月,下百有花有草,杨柳飘柔的好季节。武则天一切布置就绪,在宫里坐着,抱着忐忑之心等着隐害皇后,等着扼死自己心爱的女儿。
皇后真的到了,于是就赶紧藏了起来。接下来是宫女侍茶,互相谈话,一定要问武昭仪哪里去了。宫女按事先的阴谋安排,说到某地方去了。然后是皇后看望、抚弄武则天的小女儿。因武氏许多时也不出现,皇后只好打道回宫。
接着是武则天从那个地方闪进,或幕后、或侧室、或花园都可以。机不可失,于是武则天便伸出她阴谋、血腥、罪恶的双手,扼杀了她自己生的、疼爱的、要她做母亲宁可杀了自己也要保护的女儿。她要做皇后为的是什么?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怕皇后杀了她的儿女,现在好了,不用你们来杀,我亲自杀了就干净了。
扼杀女儿后还应该再一次藏起来,等着高宗的出现。果然高宗登场了,大概是朝中无事,或是他记挂着自己可爱的妻子儿女,随便打发了长孙无忌那些喋喋不休的一群讨厌的老儿。大白天赶忙进入他妻子扼死她可爱女儿的现场,武则天按照阴谋计划的情节安排,也欢笑着犯接皇帝入宫。
然后,戏剧的高潮到来。揭开被子,可爱的小公主已变成面色灰白的僵硬死尸。接下来就好做了,武则天一下子昏了过去,醒后抢抱女尸没有人声的抢天大哭。待一阵大乱后,高宗询问因由,一定得侍女们说,适才皇后来过,还抚弄过公主好一阵。武则天则把准备好的最好的台词向高宗泣叙,促使高宗大怒,有“后杀吾女!”而极为愤怒的高呼。高宗冲进正宫,失去理智地斥骂、责问皇后为什么要杀他的女儿。皇后难以自白,只是魂飞魄消,跪地而哭,于是,下定了废后的决心。
由于文字样式不同,所用文字多少就大不一样。司马光寥寥数语,那么轻松地交待了这个情节,始末清楚自然。
到了剧作家手中,完全可以编个历史剧,或可取名为《武后杀女》什么的。要大量的景场和情节的排设铺陈。
然而,严肃的史学工作者就不能乱写,就得用精细的头脑,作出合乎情理的分析。本人认为武后杀女的情节基本上是虚构的,最多只能是个历史疑案。多是要全盘否定武则天的那些人编造出来的,当时并无史料记载。司马光是宋朝的史官,《新唐书》的编者欧阳修等也是宋朝的史官,《旧唐书》的编者刘昫等是五代残唐时后晋人。他们都是在事情发生数百年后记述这段历史的,司马光、欧阳修等都是 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的文史作品都极为优美,但他们的思想却是相当守旧的。在北宋王安石变法运动中,司马光是顽固守旧派的首领、欧阳修早年思想满进步,在王安石变法时也变成了反对变法的中坚人物。中国的那次变法,就是这些人给扼杀了的。
他们以保守思想去撰写历史,为正统代言,为传统驱笔,怎么会接受武则天这么个女人当皇帝?当然,司马光等历史学家又满正派,如前文写到的长孙无忌横揽高宗时的朝政,构谄、杀戮异已的恶行等,还是秉笔直书的。
总而言之,武则天扼杀女儿,嫁祸王皇后的情节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首先,武则天在永徽五年是否真有个女儿也无信史记载。即使是较为严肃的史学工作者也无确能令人相信的论述,也只说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和次子李贤出生之间,有一个让武则天生儿育女的空档,“可能”生出一个女儿来。这个女儿是何时出生的?叫什么名字?都无只字记载,实难令人确信。
其次,即使有一个女儿,是武则天阴谋陷害王皇后亲手扼死的,还是正巧女儿得了急病突然死亡,正巧王皇后来访,乘机加害她的?还是女儿突然死亡,正巧王皇后来访,连武则天也真以为是王皇后给扼死的?或者说是王皇后真的一时冲动,扼死了武则天的小女儿?都可以作个猜测。不过,一些冷静的作者,总认为当时幼婴的死亡率高,是因病因故死亡的,没有谁去扼死她,武则天利用了这个客观的机会。这,也是猜想的。
再次,有个卓有才华的女作家,从女性心理分析,从母亲的心理分析,也是不会亲手杀了自己女儿的。武则天作为一个母亲,她也不会亲手杀害自己亲生的女儿,去换取皇后的宝冠,那会给自己留下无限的伤痛。除非她是个恶魔,是个女疯子!
[责任编辑:沫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