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在“三国”中 为何赵云喜欢程度排第二?

2023-06-09 23:04  宠物小星球
  原标题:在“三国”中 为何赵云喜欢程度排第二? 

  在《三国演义》的亿万读者心目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除了诸葛亮之外,就要算赵云了。十分有趣的是,日本的广大《三国》爱好者在评选“你最喜爱的三国人物”时,也把赵云排在第二位。其中的奥妙何在?
 
  历史上的赵云,虽有“一身都是胆”的美誉,号为“虎威将军”,但因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很少独当一面,其功业和地位不仅不如关羽、张飞,而且不如马超、黄忠、魏延。
 
  然而,赵云又具有一些不同凡响的 品格:其一,深明大义。在那群雄割据、战乱不已的年代,他择主的标准是“从仁政所在”,目标是解民于倒悬,这就使他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其二,忠直敢谏。刘备夺取益州后,一些人“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他以争取民心为重,坚决反对,提出:“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刘备欲伐东吴,他又从战略大局着眼,竭力劝阻。在刘蜀集团的众多武将中,只有赵云两次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其三,公正无私。他一向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兢兢业业,从不凭一已好恶办事,深得刘备赏识。其四,谦虚谨慎。在诸将中他的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两次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诸葛亮首次北匕伐,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如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
 
  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时,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相结合,笔酣墨饱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象。首先,罗贯中超越史书记载,树立起赵云勇冠三军的虎将形象。这集中表现在对长阪坡之战的描写上。按照《三国志·蜀书·赵云传》的记载,赵云抱着阿斗,保着甘夫人,只能匆匆撤退,根本不可能在敌军阵中横冲直撞。而罗贯中却通过虚构、生发和渲染,编织出一连串紧张曲折的情节,让赵云在特殊条件下奋勇冲杀,所向披靡,使“常山赵子龙”从此成为勇敢英武的代名词。其次,罗贯中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表现了赵云的美德。除了历史人物赵云所有的美德之外,还特别突出了他的机警和精细,使之成为《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再次,罗贯中精思妙裁,虚构年已七十(实应为六十左右)的赵云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吓得韩德“肝胆皆裂”;第二天再次与魏军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剌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使其美德在晚年发出新的光彩。这样,《演义》中的赵云便成为一个真实性与独创性融为一体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不过,赵云形象之所以特别受人喜爱,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读者审美心理的变化。在罗贯中笔下,关羽是被作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来刻画的;但随着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巨大变化,今天的读者的审美心理已与封建时代的小民大不相同,关羽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有所降低,而赵云的一系列美德则更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欣赏。因此,尽管赵云形象不及关羽形象那样丰富和深刻,人们仍然把赵云列为仅次于诸葛亮的最受喜爱的人物,艺术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奇妙!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