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鲁迅笔下小说中的人物,他在四书五经中消磨半生,即使沦落到要饭也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但是他好像也没有错,圣人书里就是这么教育的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嘲笑他。就好像一个学生总是担心考不好成绩,事实上他可能并不在意成绩,甚至不喜欢学习,但他害怕家长、老师的失望。
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并不是一个主流的学派,即使孔孟在世时,儒家也做不到全面普及,反而是注重实际的法家拔得头筹,建立秦朝,黄老之术、墨家等都居于儒家之前。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
儒家创造的社会道德标准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导致人从一出生就被设计得严丝合缝。孩子出生后喝什么牛奶、穿什么衣服,街坊四邻都会拿来比较;上什么补习班、托儿所也会比较;考试成绩会拿来比较;上什么小学、中学、大学会拿来比较;等辛辛苦苦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才发现,有的人天天吃喝玩乐也能获得很高的学历。这是儒家初步的比较心理,内卷文化的来源。
一旦不接受这些社会潜移默化的标准,你就会变成社会的异类,父母、亲戚口诛笔伐的对象。而一旦接受了这些社会标准,你就会被轻松拿捏,房、车、彩礼的价格都会水涨船高,你不买有的是人买。但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当牛做马还贷款和为了“无后为大”繁衍后代的吗?
法家的疲民五术加儒家的社会标准融入了万千的观念当中,要逾越这些返贫的陷阱谈何容易。人想要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了一种奢望!
热2024-05-09
热2024-05-09
热2024-05-09
热2024-05-08
热2024-05-08
热2024-05-06
热2024-05-06
热2024-05-06
热2024-05-03
热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