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张学斌到杨东文: 职业经理人谢幕后的思考
杨东文离开创维,是很多人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或早或晚而已。3月9日创维数码的一纸公告,坐实了这个传闻,圈内人应该没有谁惊讶。4月1日新财年来临之际,如同前任张学斌一样,老杨将卸下担子,辞任集团总裁,改任非执行董事,终于一身轻松了。
两代掌门一条路
世间没有永远的蜜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总裁这个高亮的位置,远没有旁人想象中那么自在。上上下下微妙的关系,都需要处理得当;远的战略、近的难题,大事小事,也都要煞费脑筋。站得高就要看得远,站得高“风”就大!
前后两位掌门都是财务出身,用稳健的风格在创维最艰难的时刻,帮助创维度过了危机,最后功成身退,选择了同一条路。
对比前任张学斌,杨东文多少还算是“幸运”的,至少他的身体还保持得很好,这与他常年锻炼,坚持跑步关系很大。
而前任张学斌积劳成疾,长期被慢性肠胃炎、免疫力、失眠低下困扰,疾病加上功成身退的想法,选择了离开创维。不料,偶尔喝了朋友推荐的一种国外诺丽果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亚健康病状竟然全部消除了。
正是因为对这种神奇的果汁产生浓厚的兴趣。张学斌干脆在海南成立了溪地阳光公司,专心做诺丽原液,现在发展得也是风生水起,产品大卖,前景一片光明。
财务专家当然是最适合投资的人,2016年9月,杨东文夫人李婷以7200万买下奥维云网15.6%股权,坐上第一大股东位置。而今年2月,杨东文5亿入股维科精华(13.250,-0.08,-0.60%),亦占有10%的高额股份。所以,老杨的个人生活并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企业需要活力,工作需要愿景。同为职业经理人的张学斌与杨东文深知堂奥,在达到职业顶峰时选择了急流勇退,给企业和下属留够了发展空间,很难不让人感怀。
职业经理人何去何从
尽管张学斌和杨东文都走得从容大气,但对于大多数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还是很难像张学斌和杨东文一样淡定,他们没有无忧的人生后半程,更遑论职业高度和成就。
应该说眼下张学斌的溪地阳光红红火火;杨东文投资的维科精华和奥维云网也都是潜力股,前景不差;创维刘棠枝走马上任,必定也是雄心万丈,做些成绩出来。表面上看,一切都很完美!
在众望所归的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接任后,创维必定又有另一番风景。理论上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有企业的利益,个人有个人的追求,去去留留又何必在意?
但是更多时候企业远没有想象那么稳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张学斌、杨东文那样的能力和成就,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样感恩的情怀,前车之鉴或让他们的愿景止步、另谋它途。
创维的发展道路并非坦途,2000年11月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经理陆强华携150多精英集体出走、2004年11月30日创始人黄宏生在香港被廉政公署带走,这些都给创维造成了重大危机。但创维仍是在张、杨、刘这些骨干不离不弃的力撑下,平稳度过了危机。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民营企业历史上,老板入狱企业垮掉的比比皆是。而危难之时张学斌临危受命、杨东文去而复返都体现了对创维那份浓浓的情义。
创维老板黄宏生“流水不腐”的理论还是很有道理,企业不能没有活力,创维的发展也似乎总是验证了这一点。可是这逻辑后面一定还有一个危机没有显现:流水不腐,但流水未必聚财,更不能海纳百川。
其实以局外人眼光来看,创维号称是中国家电业的“黄埔军校”,为中国家电业培养出很多骨干精英。例如海尔的郑刚、小米的戴青松都是从创维走出来的,这样的人才没有留住也实在值得深思。创维的体量,在解决归属感的问题上,理应有更多的运筹能力和空间。
如果说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那么人才的流失则不可避免是企业的硬伤。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解决好职业经理人归宿这个问题,这或许就是摆在中式民企前的一道难题。
无论如何,老杨的离职让曾经托起创维大业的张、杨、刘“铁三角”三去其二,只剩下刘棠枝一人独撑巨椽。离开那些许的沉重,我们还是祝愿创维越来越好,也愿在创维奋斗过的老张、老杨们,过上更惬意的生活。
明人洪应明有副名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解脱,能做到这两点就已足够了。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