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强国之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的教育正在变天,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议论之声铺天盖地,有特别多的人持着否定态度,表示国家一刀切不妥,双减政策是换汤不换药,哪怕没了培训机构,只要有一个人在跑,剩下的人也会跟着跑起来,机构没了可以请家教,未来家教一对一会爆火,对有钱的家庭没有什么影响,甚至会巩固阶层的固化等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且牢记一件事,“双减”政策不等于校外培训机构一刀切!而“双减”这一步是必须要走的,从三个方面分析,由浅入深的说。
一、人口老龄化加快改革步伐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已经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态势,为我国未来产品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影响着经济发展。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政策方针都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可以解决14亿人温饱和小康这样大的问题,就证明经济就业的饱和是一直在转的,但是突然从几年前开始,年轻人开始晚婚,婚后选择晚育或者丁克,当人们不再生孩子,那么20年后,这些一直在运转的东西,将很有可能因为大量的人员缺口就不转了,或者说是想转也转不动了,这是国家 不允许看到的,也是国家极力避免的。
举个例子,在1990年,上海新生儿数量为2894人;2000年,上海新生儿数量为1148人;2010年,上海新生儿数量为380人;而在2020年,上海新生儿数量仅有156人。短短三十年,从2784人锐减到156人,而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6%跌至现今1.3%,断崖式下跌的生育率让中国进入全球生育率 的国家行列。
要知道,在现代社会生育率达到2.1%,则称为达到更替水平,简单地说就是能维持人口数量不增不减的生育率水平,即一对夫妻生2个孩子。若生育率低于1.5%,则是跌破警戒线——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并且很难再回升。
总所周知,日本现在进入了“无欲望社会”,早在1995年,日本生育率便跌破1.5%,引发日本官方重视后,用了25年时间,也没能把生育率提高到1.5%以上,哪怕直接给夫妻们“砸钱”提高生育,也无济于事。
为什么在二胎、三胎政策和管控房价的大背景下,要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因为不管是房子、教育、医疗还是工作压力,全部都是围绕“生育”问题。其他不论,单说教育,在一线城市,教育成本已经占据一个家庭收入的30%,一个家庭一个月挣2万块钱,大概有6000块钱是花在了教育上,因为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父母都带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巨额的教育支出,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或者晚生孩子,网上更是流传着“自己这么努力都活得如此累,将来生个孩子,其实是在害他。”“给不了孩子一个好的生活,宁愿不生。”这类言论,所以只要影响到生育率的问题,国家政策就会围绕这些核心的因素做调控打击和治理。
二、教育需将回归教育初心
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大刀阔斧,表面上是广告和焦虑引起了民怨和民愤,甚至影响了普通家庭的生育意愿,影响了人口的发展,背后就是头部企业和资本用钱烧死了教培这个小众行业,教育部明确规定校外不能干扰校内的正常教育秩序,但是头部企业在资本的裹胁下,大肆搅乱行业市场,加剧行业内卷,导致中小型机构一边苦不堪言又一边硬头跟上。
行业的领路人给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挖了一个大坑,追随者们又开始一个又一个的挖坑,最后把所有人都埋了进去。虽然广大的中小机构是非常无辜的,他们既玩不起资本,又烧不起广告,只知道踏踏实实的干活,踏踏实实的教学,可覆巢之下,焉有安卵。
并且在资本的助推下,有太多业务能力好的老师,都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加以管控的话,那么以后公立学校就很难再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任教了,这将是对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巨大打击,而作为老百姓,这个才叫丧失起码的教育公平性,这才是国家重拳出击的本质之一。
三、教育的目的在于社会分层
对于教育的核心价值,80%是服务于社会,20%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从小到大我们都被家长或者长辈们灌输着一种思想:“只有学习才有出路,只有接受教育才有出息,只有提高学历才能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培训机构开始超纲、超前教学之后,教育开始变得不公平,越来越多的机构背弃初心,甚至有机构打出“如果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这样的广告,传递出激进式价值观,加重家长与学生的焦虑,让大家的认知产生偏差。
一些家长会认为我们都应该去985、211,为了高分,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统一零件,但国家不需要囤积这么多高学历的大学生,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教育是有倾向性的,所以国家调整了普高和中职的招生比例,要求要达到5:5,并大力支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旨在培养更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教育淘汰机制,并不是淘汰孩子,而是淘汰那些对教育认知和理解还停步不前的家长们,而他们恰好连累了他们的孩子而已。
四、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的教育理念正在转变,“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我们务必要顺应国家政策,转变教育理念,做真正的教育。双减政策也并没有完全取缔学科类机构,我们在响应政策的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在场地不变,人员不变的情况下,让之前的学生还能接着学?简单的举一个小措施。
周一到周五机构完全有施展的空间,因为周一到周五,家长最忙,没空管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而传统的小饭桌和托管,仅仅能解决孩子吃饭睡觉的问题,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个人素质的提升,根本就涉及不到,而这一块又是家长最迫切想要得到的,所以必然会兴起一种新型的托育模式,代替家庭,实现育儿的一个环节,教育不光要教知识,还要育品质,某而思成立比心课后成长中心,也是看到这块市场,对于学科类机构而言, 是一个机会,周一到周五机构做托育,周末适当开展艺术、体育类的项目,有了周一到周五的粘性,周末 不会缺生源。而三个月的收费制,我们也可以采用押一付三模式,就像租房子,一次签一年,压一个月押金,付三个月学费,降低学员流失率。
理念和学科无关,学科和素质无关,如果还只会钻校内作业和考试漏洞的机构,和只会应试技巧和超纲教学的老师,任何擦边球都会被干掉,而在新一代教育培训从业者眼里,哪怕是语数外都能素质起来,真心做素质,哪怕语数外,都将被鼓励。
我们要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体现我们的真正价值。我们要做国家认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教育机构。
乱局之中,如何让机构快速突围破局重生?风口之上,如何让校区快速成长乘风而上?转型之际,如何让校长快速升级激活团队?
郎培重磅推出《顺势而为,升级制胜》线上体系课,分别从《教培业升级落地方案班》和《教培业运营管理全维升级实战班》两个维度帮助校长打破固有理念,重塑商业模式,从十大转型发展方向解析,找到最适合校长的赛道与方向,学科类机构要突破限制,回归教育本质,制定合理战略,驱动学校发展,利用新模式、新方法摆脱困境,实现双赢;非学科类机构要全副武装、全面升级,积极应对来势汹汹、无比惨烈的市场竞争,通过落地实操开拓思维,实现目标。
《顺势而为,升级制胜》是一堂为校长指方向,为教培人谋出路的破局课。我们要拒绝恐慌、拒绝焦虑、拒绝盲从,明晰光明的前景,坚定“突破”的决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高效能打团,实现跃进式发展。
你可以继续等待转型时机,但风口只这一次,机会只这一次,成功也只一步之遥。
热2024-04-29
热2024-04-29
热2024-04-29
热2024-04-29
热2024-04-29
热2024-04-29
热2024-04-28
热2024-04-28
热2024-04-28
热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