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力推四大重点生态工程 部署京津冀风沙源治理筑绿色保护屏障(2)

2013-12-19 12:50  新华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设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先后在甘肃省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石羊河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就。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甘肃省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构筑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既关系到甘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大局。

    甘肃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将探索内陆欠发达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扶贫开发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路子;也将为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扶贫开发攻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快推进让黄沙“止步”

    二期工程进一步推进,中央造林补助标准将继续提高

    会议听取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汇报。强调,要进一步推进二期工程实施,继续提高中央造林补助标准。鼓励各类社会主体投资治沙造林,凡达到技术标准的,均可享受相关补助。统筹推进防护林更新改造,在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开展试点。强化后期管护责任,确保建成一片、管护一片,严厉打击和查处乱砍、乱垦、乱牧、乱挖及乱用水资源等违法行为。支持地方大力发展沙产业和林下经济。努力实现生态改善、农民增收。

    为改善京津地区生态环境,遏制沙尘危害,2000年6月,国家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实施12年,累计安排资金562亿元,完成营造林753万公顷,治理草地933万公顷。京津地区沙尘天气较治理前明显减少,工程区沙化程度减轻,林草植被增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2012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二期工程规划,工程范围适当西扩,将沙尘传输路径北路和西北路的主要沙尘源区纳入治理范围,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6省(区、市)的138个县(旗、市、区),面积70.6万平方公里。二期工程计划从2013年到2022年,实施10年,总投资878亿元。今年是二期工程实施的第一年,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地处我国北方防沙带,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经过十多年的治理,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面临着治理难度加大、工程建设投入不足以及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困境。譬如,近年来,张家口坝上地区杨树防护林枯死现象就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