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南方日报:“中国式过马路”不是素质问题(2)

2012-12-11 17:30  财经网

 

  具体到闯红灯问题上,一大原因是我们采用的欧美交通设计不太符合中国国情。日本城市的人口密度比中国还要大,笔者在日本旅游时半个月内,从未见过有人闯红灯。除了日本人更守纪律之外,中日之间道路设计的区别也是重要原因。在日本,除了高速公路和高架桥之外,城市的主干道都设置了很多路口,行人可以很方便的过马路,汽车时时需要减速让行;而在中国,道路主要是为车辆服务的,行人已成弱势群体,路权普遍被忽略。行人过马路要么需走很远,要么需上下攀爬天桥,很不方便。在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是车让人的原则,很多人因为开车太慢而改乘公交地铁;而在中国,默认的原则是人让车,很多设计为了让开车的更爽而牺牲了行人的便利。
 

  中国城市普遍采纳了美国式的道路模式,封闭的主干道方便了开车,却将城市切隔得七零八落,公路沦为巨大的停车场。美国地广人稀,作为汽车上的民族这样做有其道理,但付出的代价是中产阶级都住在郊区,城市中心区域空心化,甚至沦为贫民窟。而在中国人口和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区,这样的道路系统使得人与车的冲突更加激烈,既使得堵车成为家常便饭,也使得“闯红灯”的矛盾更加凸显。
 

  “一个民族的落后首先是其精英的落后,而精英落后最显著标志就是他们经常指责人民的落后。”这话不无道理。所以,在指责行人素质低之前,不妨先反思一下:城市里的过街天桥够不够用?能不能在主干道上多开几个路口让行人过街?红绿灯的设置能不能更合理一点?“行人违规撞死白撞”的条例是否需要修订?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增加了行人过街的难度,也增加了他们闯红灯的倾向。要消除“中国式过马路”,去解决这些问题,比指责行人素质低管用多了。

    稿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