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国内洋地名泛滥 洋地名就真能提高当地的档次吗!

2016-04-10 16:10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国内洋地名泛滥 多地用洋地名提品位——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内洋地名泛滥,连本地人都看晕了。乘客张璇打车,告诉出租车司机目的地,司机一个劲地抱怨:“你说哪条路我知道,但‘挪威森林’小区我可没听说过。”“你说好好的小区,干吗非得起个洋名?怪里怪气,找起来也麻烦,根本不知道在哪儿!”

国内洋地名泛滥

 

    来回绕了两圈,没找到小区大门。张璇看附近楼房比较眼熟,就赶紧下了车,却发现是其他小区。“建筑风格差不多,又是洋名字,傻傻分不清。”

    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正在执勤的小区保安,在保安的指引下,总算找到了目的地。张璇不禁抱怨:“本地人也不知道在哪儿,问起路来太费劲!”。

    张璇所在的西南某省会城市,不管是商业小区还是购物中心,“洋名”占的比例可不低。部分公交车站也以附近小区或者商场命名,从而出现被“洋地名”的现象。

    实际上,这并不是该城市的独特现象。创意英国、波西米亚花园、挪威森林、金色维也纳、阿拉丁花园、玛雅生活馆、香榭丽舍、地中海、名古屋、戛纳风情街、泰晤士小镇……国内许多城市都散布着“洋地名”,“曼哈顿”“泰晤士”扎堆出现,“维也纳”“地中海”层出不穷。

    张璇记得,上学时和小伙伴们常常到工人文化宫玩耍,听大人讲这个城市的人和事。如今这些名字都已经成为过去式,原有道路被改造成商业片区,也换上了和时髦外表相应的“洋名”。

    小区喜欢用洋名,觉得用了洋名,品位就提高了。对国际化的非理性看法,导致了“洋地名”泛滥,其中商业炒作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市民对“洋地名”却不怎么买账。“原本记得大概位置的,有些地方换了站名,找都找不到了;有些‘洋地名’,记都记不住,说也说不出来。”一位老年市民抱怨,不少地名盲目跟风,导致土生土长的他“在自己家,却迷了路”。

    “假如翠湖旁边的小区改名叫瓦尔登别墅,轿子雪山景区的酒店改称阿尔卑斯小屋,你会怎么想?在‘名古屋’甩米线,听起来就别扭!”调侃吐槽的背后,更说明城市的发展需要格外呵护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这也是不同城市各自魅力的根源所在。

    “如果国外游客请一位热情好客的市民留个地址以便以后交往,市民留的地址是:某市戛纳风情街或者泰晤士小镇,你说外国人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城市历史研究者赵立认为,消解传统文化并不是非要拆旧建筑、烧古书,地名变成洋名,也是一种隐性的消解。

    “不少传统地名能够解读出一个地方大概的位置、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地名承载了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信息,盲目使用‘洋地名’,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断代。”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国际交流部部长汪洁泉告诉记者,一个好的地名不仅有助于指示方位、方便居民生活,更能唤起年轻一代对城市历史的兴趣,增强年轻一代对城市的认同感。

[责任编辑:晓锋]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