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排名前1%的学生 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2017-07-04 22:56  知乎
    原标题:排名前1%的学生 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每年一到高考这个时候,对于学霸、学神的讨论就特别热烈,因为总会有厉害的学生刷新我们的认知。同时被十所世界名校录取、高考作文满分等等。
 
    于是,知乎上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很多人给出了这样那样的回答。大抵是这样的观点:成绩=天赋×努力。
 
    他认为,我们所谓的“天赋”,应该叫“伪天赋”才对。排名在前1%的学生,既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努力。那么,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文章很长,读起来有点费劲,但是相信我,绝对值得一读。
 
    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习惯。
 
    我知道,很多人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翻翻书最后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面对同样的问题,一看秒懂就是天赋高,苦思冥想也一头雾水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天赋完全是基因决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天赋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天赋是勤奋的功率。
 
    总而言之,很多人的学习观就是:
 
    成绩=天赋×努力;
 
    天赋=成绩÷努力;
 
    努力=成绩÷天赋,这套简单的公式。
 
    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观。
 
    1
 
    学习本身是自带加速度的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天赋”,应该叫“伪天赋”才对。
 
    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这两者的作用是如此广泛,如此隐蔽,以至于渗透到了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种“天赋”的错觉。

    学习习惯有多重要?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的经验更多,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让他习惯于从中获得快感,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
 
    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可能被教育得好一些,从小适应了枯燥的钢琴舞蹈书法绘画,于是追逐刺激的经验更少,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并且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亲和枯燥的习惯。
 
    于是,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前者在低刺激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走神,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强推完了这个坎;而后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二十分钟就能推完。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