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写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09-24 14:23  人民网(北京)
  原标题:法考首日考生“刷脸”入场考生每人一台考机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稻田同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金气秋分,凉蟾光满,桂子飘香。
 
  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十四节气跳跃到秋分时节,神州大地,处处充溢着浓郁的稻穂香和麦穗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收获的喜悦在各地弥漫,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从绿水青山的浙江安吉,到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从岭南农业的广东梅州,到大粮仓的黑龙江绥化,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广袤的田野上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一号文件发布到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始终牵挂关怀着亿万农民,将“三农”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丰收,烙印着总书记的深深足迹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笑容写在农民脸上,幸福留在农民心里,处处都似披了一身霞光。
 
  从高空俯瞰,“东北粮仓”的吉林稻浪滚滚丰收忙,千亩稻田,浅黄、金黄纵横交织,层层叠叠金光灿灿。
 
  三年多前,习近平来到吉林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沿着田埂步入稻田,察看水稻长势,同正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
 
  “没想到总书记会走进稻田里。”“总书记问我水稻都销向哪里、卖得好不好,还叮嘱我们,‘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临出稻田,总书记祝乡亲们大丰收。”
 
  正是在这次吉林调研,习近平做出“三个不能”的重要论断,“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指明了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方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一直对农业、农民、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主动申请到陜北农村插队,同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
 
  一张照片定格了习近平到宁德下党乡的考察,陡峭的山路上,他汗流浃背,边走边拿搭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汗。他坐了2个多小时的车,又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进了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一次考察调研,习近平都要到农村去看一看,细心惦记着村民的庄稼长势和收成。
 
  今年,6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一条重磅消息,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说。
[责任编辑:凌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