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2岁核酸检测员凌晨给海鲜做检验 为抗击疫情做出努力的样子太美了!
“大晚上跟这些鱼、虾、猪、牛、羊打交道的后果就是越来越饿……”6月22日晚,四川南充,22岁的核酸检测员侯英,看着手中的样本清单,冷冻猪手、冷冻猪前肘、鸡脚、猪舌、对虾……越看越饿,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们留言:“你这核酸检测清单,堪比火锅店菜单”。
5月下旬,侯英加入实验室核酸检测项目组,面对严谨繁重的工作,这个年轻的小姑娘总能挖掘到不少乐趣。
每晚检验到凌晨
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源泉
“经常和这些标本打交道,都是在深夜凌晨。”6月30日,侯英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近期做的检验标本,大多是一线采样同事到各大海鲜市场、海鲜店采样送过来的,人的样本和食材样本都有。“在实验室化验标本是看不到食材的,但样本清单上有标本姓名,食材的姓名就是各种肉的名字,深夜看着就会饿。”侯英和同事们3人一组,1人核对标本信息,2人进行检验,那天晚上刚好由她负责信息核对。当天晚上做完298份检验,已经是次日凌晨1时。
朋友圈发出后,侯英被好友调侃“照着这份清单,点个外卖”,但实验室位置在城边,深夜已经没有外卖可点,侯英只有回寝室喝水吃面包。这样的工作节奏,是她最近40多天来的常态。
每天下午一线采样员将标本送回实验室,就是侯英和同事们的奋战时间。穿上三层防护服,遮盖起22岁年轻姑娘的青春脸庞,开始严谨的化验。通常是从下午1时左右,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
严谨繁重的工作中,侯英不断挖掘工作乐趣。同事拿着小棉签给大螃蟹取样的画面,给乌龟、甲鱼采样时像哄孩子一样“啊”让样本张嘴的画面,都成为工作中的快乐一刻。
定位核酸检验一线小尖兵
22年第一次感受社会责任担当
22岁的侯英,毕业于成都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参加工作两年来一直在南充赛尔医学实验室,此前负责常规化血、免疫检验。5月下旬,实验室被指定为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机构,也是四川省内 一家位于市州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工作任务重,专业要求高,让这个22岁的姑娘,开始职业蜕变。
“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我可以参与到项目里来,新冠病毒核酸检验专业度要求很高。实验室成为指定机构后,领导将我抽调进项目组。”谈到核酸检验,侯英严肃起来,“那一瞬间,是我22年来第一次感觉到社会责任担当落到我肩上,我要扛起来。”侯英给自己的定位,是“新冠病毒核酸检验一线的一个小尖兵”,快速准确完成每一个标本检验。
“每一份检验标本背后都是当事人对结果的期待,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出结果,保证速度,更要保证质量。”侯英说。
网友评论
网友:辛苦啦!
延伸阅读:
走近核酸检测员:与病毒短兵相接
“每一份样本,我们都要当做阳性来看,严格根据要求操作,避免造成感染或假阳性。”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核酸检测员孙路璐对记者说。
核酸检测员是与新冠肺炎病毒短兵相接的群体。今年5月,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相关信息,核酸检测员将作为新职业正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记者近日走进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跟随核酸检测员杨宗兴、孙路璐的脚步,切实感受到了他们与病毒搏击的不易。
在检验科标本信息录入室,杨宗兴小心翼翼地帮助孙路璐穿好第二层防护服。“进入实验室要三级防护,穿两层防护衣,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杨宗兴告诉记者,他们需要穿戴的全套装备包括防护服、N95口罩、一次性帽子、护目镜、手套、脚套、面罩。
其中,手套是防水的,一层短的一层长的,鞋套也是短的上面再套长的。“早饭不能吃太多,水也要少喝。”杨宗兴说,要保障检测速度。
孙路璐所在的小组共有11人,通过三班倒的形式连续工作,每天检测样本超过1000份。
据了解,一份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样本从进入实验室到最后出结果,大约需要5—6小时。实验室共分三个区域,分别是试剂准备区、样本处理区和扩增区。
复杂的检测过程需要三个人配合完成。杨宗兴介绍,工作量最大的是样本处理区,另外两位同事负责配备试剂,出结果、审报告。
记者采访时,正值孙路璐在样本处理区值班。她告诉记者,核酸检测员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病人样本的传染压力,而是在高温、厚重的防护下依旧保证结果准确。“每个检测板有96孔,病人标本只添加92个,此外需要加一个阳性对照品和三个阴性对照品起监控作用,每加入一个标本、完成一个环节手部都要消毒,如果操作不细致导致阳性样本溅到病人样本里,就会造成假阳性。”
身着防护服不到几分钟,孙路璐便感觉呼吸不畅、全身冒汗,护目镜也起了雾。她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样本检测。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黄晶告诉记者,核酸检测员需要持有PCR上岗证。“没有新冠核酸检测以前,我们科室只有6人持有PCR上岗证,现在科室已有20人持证,都是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培训获得。”
“我们只是在做临床的辅助工作。”这是杨宗兴反复提到的一句话。与此同时,他也对核酸检测员成为新职业这个消息感到欣慰。
“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顶着压力来从事这个职业。”孙路璐说。
[责任编辑:沫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