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杭州一大姐交九年保费后发现被骗 说好的教育基金糊里糊涂变寿险

2021-06-08 18:41  今日头条
  原标题:杭州一大姐交九年保费后发现被骗 说好的教育基金糊里糊涂变寿险
 
  近日,浙江杭州的方女士遇到了一件糟心事。买保险,本是买一份安心和保障,但是方女士为儿子所购买的这份保险没能起到她预想中的效果,还让她憋了一肚子火,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事情还要从2013年说起:方女士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丈夫和前妻所生,丈夫一直给大儿子购买某保险公司的教育基金。二儿子两岁时,为大儿子办理保险业务的业务员祝女士来到方女士家中,游说方女士为二儿子购买同款教育基金。
 
  方女士一开始没打算买,但是祝女士说,教育基金等孩子读大学和婚嫁的时候能分别返还一笔资金,正好能解决用钱问题,况且大儿子已经买了,对二儿子也应该一碗水端平。方女士考虑再三后就购买了。
 
  由于祝女士没有立即将保单送给方女士,第一年缴费也是祝女士亲自上门收取,时间长了即使合同到手方女士也没认真看。从2013年开始,方女士一共缴纳了9年的保费。
 
  原本看似一切正常,但今年4月份,方女士参加了保险公司组织的活动详细查看保险合同后瞬间不淡定了。
 
  方女士原本打算买的是教育基金,但是合同上却显示的是终身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两类保险都是15年交清,每年合计需缴纳2820元。说好的教育基金呢?怎么糊里糊涂就变成了寿险和重疾险。
 
  带着疑问方女士联系了祝女士,但交流几次后,祝女士就彻底不接方女士电话了。方女士把自己的遭遇反映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答复,如果是买错了保险也必须得交满15年后才能退钱,并且退款也只是2000多块钱。
 
  对于祝女士的态度以及保险公司的赔偿方案,方女士表示不接受,她的诉求只是要么保险公司将险种改为“教育基金”,要么就要赔偿她教育基金的损失。为了帮自己讨要说法,方女士请来了记者。
 
  面对记者的提问,祝女士先是说自己已经不在保险公司工作,有事找公司不要找她。接着祝女士态度蛮横的骂记者和方女士有毛病。从祝女士口中没问出个所以然,记者只能直接找到保险公司总部,客服人员也答复会认真核实方女士的保单后再做决定。
 
  @Miss麻瓜
 
  本来要买教育基金,却错买成了寿险和重疾险,不仅如此,原先的业务员祝女士也玩起了大变脸,以一句已不在保险公司工作就把方女士和记者“拒之门外”。虽然目前不能确定方女士买保险时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但是方女士和保险业务员祝女士都存在着问题:
 
  1.方女士。不得不说方女士真是一个大马哈,买保险怎么能不看合同呢,交了9年的保费现在才发现办错了险种。虽说方女士想买的是教育基金,但是在记者的询问下教育基金包含些什么内容方女士也是一问三不知。
 
  2.祝女士。业务员除了向顾客推荐保险外,更应该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但是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祝女士眼里,业务员的主责只是推销保险,如果遇到问题,和自己也没多大关系。
 
  说到保险,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词“骗钱”。保险本应是转移风险的工具,为何如今大家会觉得保险就是个坑呢?
 
  首先,保障型保险的四大险种你区分清楚了吗?重疾、医疗、意外、和寿险各司其职,有些人都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险种就盲目的听从业务员的营销话术指引,导致最终购买了不需要的险种。
 
  其次,不认真查看保险合同。健康告知、免责条款代表的是什么你指导吗?大部分人拿到合同,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就选择直接跳过,而不认真看健康告知和免责条款,很多人被拒赔也就是因为买保险前没认真查看这两项内容。
 
  再者,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保险业务员都是半路出家,有的甚至只是把买保险当作一份兼职,因此业务员的专业化程度可想而知。
 
  有的业务员为了完成公司的指标,会为顾客推荐一些根本不实用的保险,目的也只是帮他们“冲业绩”。而顾客基本不了解保险常识,也不注意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盲目听从业务员的引导买保险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
 
  最后,买保险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购买一大堆没用的保险,不仅加重自己的经济负担,关键时刻还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对于方女士买错保险,大家怎么看呢?
 
  #杭州头条#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