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云南山体滑坡救援:大雪封山难度大 需防范二次滑坡和山体垮塌的风险

2024-01-22 20:21  封面新闻
  原标题:云南山体滑坡救援:大雪封山难度大 需防范二次滑坡和山体垮塌的风险

  1月22日5时51分,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合兴、和平两个村民小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据初步核查,灾害共造成18户47人失联。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2日13时30分,已找到两名失联人员,均无生命体征。

  造成此次山体滑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与当地近期下雪有多大关联?救援难度有多大?22日下午,长期研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气候治理与极端天气气候风险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孔峰告诉记者,从应急救援的角度来看,目前需要从救援窗口期和排查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等多个角度启动应急抢险机制,也需要防范二次滑坡和山体垮塌的风险。

  1月22日,凉水村山体滑坡灾害现场。(图据国家消防救援局)

  低温救援窗口期缩短

  孔峰认为,目前需要关注大雪封山后,救援难度增加的情况,从当地乡镇应急办公布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到,此次滑坡是发生在清晨5点51分这样一个特殊时段,这个时段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中,同时当地的气温也在零下,再加上这个地区下雪,这样的环境就导致救援的窗口期缩短,“这与一个月前的积石山地震有点像,救援窗口期比较短,在低温大雪的情况下,救援的难度也比较大。”

  防范二次滑坡和山体垮塌

  “发生山体滑坡之后,另外一个必要防范的风险就是会不会有二次滑坡和垮塌的风险。”对于房屋建设会不会再次发生垮塌,造成对被困人员的进一步伤害。

  一方面,需要对地质灾害的风险隐患点进行排查,对风险隐患点进行监测预警,以及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要进行密切关注,尤其是对于高风险地区,要进行搬迁治理。

  另一方面,从救援的角度来看,孔峰认为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当前所面临的下雪、低温和救援窗口期,救援窗口期短的现象在积石山县地震的时候已经有所体现,它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平均设防能力和平均灾害防御能力,或者是灾害抗灾救灾能力和特殊救灾能力的平衡。

  14点30分,昭通支队消防救援人员搜寻出1名被困人员。(图据国家消防救援局)
 
  防范地质灾害需早发现、早监测、早预警
 
  孔峰告诉记者,从地质灾害防范的角度来看。未来这个地区,或者全国其他的有类似情况的地区,应如何防范这种地质灾害呢?地质灾害防范的一个理念就是早发现,早监测,早预警的动态巡查排查机制。主要是通过人防和技防两个方面,人防就是依靠当地的群众进行群防群策,因为他们更了解当地的自然特征,哪里是高风险点,哪里有缺失,哪里隐患比较大,这样就能实现早预警,早排查,早预防。
 
  另外就是技防,即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在隐患点地区安装技术设备,针对一些人员密集的地区,或灾害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制定特定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当发生灾害的时候,如何按照预案及时撤离群众来进行救灾。同时对一些高风险、红线地区划定红线区。开发的红线区域是高风险点,禁止入内,禁止开发建设,对于已经在这些红线区域的人员要进行转移安置搬迁工作。比如针对一些大型的滑坡隐患点,可以安装地质变形的边坡监测设备,因为地质变形的一些边坡地区通过设备就能够监测到。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把这些数据传递到地质灾害一体化平台。
 
  从宣传防灾减灾的角度来讲,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经常发生的一类灾害,当地人民对这些灾害都有一定的认识。当这些认识能够被科学地应用或者总结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为下一次灾害应对提供经验,但是如果不能形成良好认识,或者没有对灾害文化进行总结的话,有可能还会发生类似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去总结当地灾害发生的情况、特征,形成具有当地基因特色的灾害应对的经验,并不断去健全它。”
 
  他举例称,近些年来,由于土地的集约性,很多地方有了坡地经济,旅游发展、农业发展或其他的需求之下,对坡地进行利用,甚至坡下建房,在坡地上、山上直接进行经济活动,有可能导致原来的孕灾环境不稳定,导致滑坡风险加大。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