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一班级,同一病因!2名初中生因“流脑”去世 专家详解
7月3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发布通告,报告了湟中区第一中学2名学生的死亡情况。通告称,该校八年级(5)班学生马某某、严某某分别于6月5日、26日因流脑抢救无效死亡。这一悲剧在让人心痛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夺命”流脑的关注。对此,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生命时报特别邀请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潘红英,就公众关心的流脑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什么是流脑,如何传播?
流脑全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为乙类传染病。脑膜炎奈瑟菌可定植在人体鼻腔内的呼吸道黏膜,主要在咳嗽、打喷嚏时通过呼吸道传播。
2.流脑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任何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感染流脑。一般来说,1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更易感染,有两个关键原因:一是儿童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患病;二是低龄学生聚集性强,容易交叉传染。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容易感染发病。
3.流脑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冬春季节是流脑发病高峰季节,全年其他时段也可能出现散发病例。通常来说,自11、12月进入冬季开始,流脑病例可能增多,最好从10月到次年5月左右加强防范。流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季节分明地区发生流脑流行的可能性更高。
4.感染流脑后有哪些症状?
流脑主要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其中90%属于普通型。感染普通型流脑后,前驱期可能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呕吐等,与一般的呼吸道感染类似,但呕吐表现为特征性的喷射性呕吐,该阶段一般持续数天;继续发展会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差、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症状,70%~90%的患者皮肤出现出血性皮疹或紫黑色瘀斑;进入脑膜炎期后,除了高热、头痛、呕吐,还会出现惊厥、烦躁不安、昏迷、头颈发硬等情况,病情较为严重,必须及时治疗;经过治疗进入恢复期后,患者症状会逐渐减轻。
暴发型流脑则发病较快、病情凶险,1~2天内疾病会迅速进展,进入脑膜炎期,病情危急,死亡率达50%左右。一般而言,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可能成为暴发型患者。
5.流脑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流感类似,如何区分?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普通感冒发热不一定明显,可能表现为低热,流脑则为高热;二是普通感冒、流感主要症状为咳嗽、鼻塞、咳痰、发热等,流脑在这些症状之外,还可能存在喷射性呕吐、皮肤出血点等;三是病程不同,普通感冒、流感可能三至五天后就恢复正常,流脑则可能在十几天内症状越来越重。
6.流脑如何检查和治疗?
一般先进行血常规检查,相比于普通感冒和流感,感染流脑后白细胞、中性细胞等指标会明显升高。发现异常后,可通过血液培养病原体进行检查,或进行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检查。确诊后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等杀死病原菌。对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则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
7.如何预防流脑?
流脑疫苗接种在预防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我国免疫规划流脑疫苗有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属于免费接种。按照国家免疫程序,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分别在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则在3岁、6岁各接种1剂,具体可咨询当地接种门诊医生。
此外,通过生活措施预防也很关键。所有人群,特别是一老一小、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养成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或少去人流密集场所、勤洗手等习惯。
8.接种疫苗后是否还可能发病,是否需要补接种?
随着流脑疫苗的普及,流脑已从高发病转为发病率较低的疾病。疫苗能有效预防大多数流脑感染,但具有时效性,一般在2~3年后效力会开始减弱,随着年龄增长,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如果已按推荐剂量接种,一般无需特意补充接种,但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暴露于流脑流行环境的人员,可听从医生建议进行补充接种。
9.本次事件中,湟中区第一中学2名学生发病时间间隔20天,是否说明流脑可能存在超长潜伏期?
流脑潜伏期较短,一般感染后2~3天即可能发病,但也可能十几天后发病,有人可能携带了病原体但不发病,具体与个人的免疫功能、生活习惯等有关。如果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病情症状相似,患者可能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后发病的这名学生可能是由前一名学生感染,但也可能由周围其他携带病原体的潜在传染源感染。
10.事发当地采取的措施中,包括进行预防性服药,对于没感染的密接人员,是否有必要服药?
如果出现流脑相关症状,可前往医院请医生检查研判。对于处于流脑流行环境的高危人群,或与患者存在密切接触的人员,服药可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其他人群无需因恐慌而服药,流脑可防可控,且治愈率较高,通常治疗5~7天就能稳定病情,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半个月左右即可完全康复。
[责任编辑:沫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