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广州市民政局登记管理的657个社团中,有11个行业协会有行政编制和经费,近400社团“政社不分”,完全民间性社会组织仅200家。12月14日,广州市政协召开常务委员专题协商会,分析广州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原因,并对其培育发展建言。市政协建议为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呼吁政府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
每万人仅3.1个社会组织低于全国平均值
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主任崔仁泉解释了《关于培育发展广州社会组织的建议(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的调研背景和主要内容。
记者从《送审稿》了解到,今年1月广州实施八大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半年来全市新登记组织227个,同比增幅36%。至2012年6月底,广州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共4596个,其中社会团体1527个,占有总数的33.44%;民办非企业单位3059个,占总数的66.56%。
崔仁泉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一般超过50个。如德国120个,法国110个,日本97个,美国52个,香港和阿根廷皆为25个,新加坡20个。国内城市中,上海7个,青岛6.5个,深圳4.2个,北京3.5个,而广州只有3.1个,还达不到全国的平均值3.3个。
其中,广州社会组织比例中超过5%的仅有4类,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多达57.5%,远远高于工商服务类的11.7%。惠及老百姓的慈善类和卫生类分别只占4.4%和2.1%,生态环保类仅占0.41%。
崔仁泉说,可见广州社会组织的服务覆盖面不广,结构不够合理。
11个行业协会有行政编制和经费
《送审稿》指出,广州市民政局登记管理的657个社团中,11个行业协会是由原广州市工业局改制而成,有行政编制和经费;近400个社团是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组建成或其现职、退休人员担任领导职务,会员也多为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大约只有200个是自主发起、完全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多为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后发展起来的。
崔仁泉称调研发现,海珠区71个社团中有30个社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现职国家公务员。不少社会组织与政府在人、财、物、办公场所等方面没有分开,以政府部门下属机构的面目出现,一些社会组织处于半官半民的模糊状态。
崔仁泉称,出现“政社不分”现象与政府重视行政管控、忽视发展社会组织的“大包大揽”惯性思维不无关系。
《送审稿》对此现象的根源不乏批评,如少数领导干部不认可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对政府拿钱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否值得心存怀疑,而且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接纳社会组织,工作过程中缺乏耐心,对社会组织发展期出现的毛病与问题不能容忍。
3年立案撤销38家社会组织
热2024-02-21
热2024-02-09
热2024-02-09
热2024-02-03
热2024-02-03
热2023-12-07
热2023-11-23
热2023-11-23
热2023-11-23
热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