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夏天到了,傍晚,到大排档、路边摊,烤上几串羊肉串,再来瓶啤酒,想必是不少人,在夏天最喜欢选择的一种解暑休闲方式。然而最近,安徽大学学生薛纯,通过DNA来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肉串进行了肉类成分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在采集的66个样品中羊肉只占大约两成。(中国广播网6月30日)
本是一次大学生毕业的论文调研,得出的却是出人意料的结果。虽然没能证明无良商贩用流浪猫狗做羊肉串的结论,但也却得出了羊肉串市场上8成为假冒的事实;虽然未因此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但也难掩盖一些商贩违法犯罪的事实;虽然暴露出商贩无良的道德问题,但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
用其它肉质冒充羊肉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其中还可能存有一些其它违法犯罪行为。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求其它肉质与羊肉口味的相似度,往往会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非法添加剂,这也就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一系列违法犯罪受伤的只能是消费者,危害的是整个社会,在这背后不知相关部门作为了没有?
随着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一些不法商贩的制假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对于一些假冒伪劣食品,消费者根本无法再从外观上辨清,以往人们通过肉眼观察,通过嗅觉判断,或者通过用手触摸的感知等识别食品优劣的方法对工业化生产下的食品大多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市场上的食品安全与否只能依赖于监管部门,消费者要想吃到市场上的食品也只能被动地相信食品是安全的,监管是有力的。
但是,这次监管部门却又再次令我们失望了,安徽大学学生只是根据相关报道做了个有关方面的试验,无独有偶竟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试问当地的相关部门有没有吸取其它地方的经验教训?又有没有采取相应行动和落实相关措施?食品安全问题绝不是一丘之壑。
近些年,关于用鸭肉等肉假冒牛羊肉事件层出不穷,对此,我们也发出了“造假已经登峰造极”的“悲叹”,可是每一次事件被发现查处之后,不久便会有类似的新的事件上演,如此这般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撼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笔者就是一个大排档的忠实爱好者,炎炎夏日吃上几个肉串、喝上几瓶啤酒以消暑休闲是何等的惬意之事,可是在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之后,又有谁能够下咽的了?长此以往对谁都是无益的。
黑心商家抵不住利益的诱惑,突破道德底线,不惜用民众的生命健康来换取这份黑心钱,实在让人心寒。但是当群众选择信任,政府及监管部门却没能起到作用,一面是靠着纳税人支付薪水,一面又是组织监管不力,实则更让人心痛。难道人民群众想要放开的吃上一回就那么难吗?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