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遥望三晋文化脉动 探访变革中的山西各大博物馆

2012-08-12 22:54  四川在线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宣传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人,以及热爱博物馆文化的民众,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这一节日。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让博物馆迎来了免费开放的新时代。根据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提供的数字显示,目前山西总共有131家博物馆(包括101家国有馆、30家民办馆),其中有31家博物馆已实行了免费开放。

  处于变革中的山西各大博物馆,都有哪些变化,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未来又将如何前行?国际博物馆日前夕,记者赴博物馆探营、体验——

  山西博物院:免费讲解令人着迷

  太原汾河西畔,屹立着我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简称“省博”)。它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珍贵藏品约40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

  近年,省博的参观人数分别是2006年305462人次、2007年410160人次、2008年820341人次、2009年984831人次、2010年987854人次、2011年1030659人次——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特别的现象,自省博2008年3月28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明显增多。

  优雅干练讲解生动

  到山西博物院,交通是个问题。5月17日,记者一大早就从山西日报社出发,由801路转乘865路,到博物院站下车,再穿越滨河西路的地下通道,行程用去50分钟左右。

  之前据省博发展部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我们有100多名志愿者讲解员,这是不用收费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于是,记者决定体验一次志愿者讲解员服务。面前的讲解员殷瑾笑容满面,身穿黑色西服裙,显得优雅干练,声音也令人感觉十分亲切。“咱们首先到‘晋国霸业’展厅了解一下晋国的历史。您是山西人吧?您知道晋是怎么来的吗?《史记》上提到过桐叶封弟的故事……唐改晋之后,燮父是第一代晋侯……韩赵魏三家分晋……山西的别名三晋就由此而来。”她耐心讲解着,娓娓动听,“这是鸟尊。标牌上写着复制品,因为当年是由我们与北京大学联合发掘的,这几天恰逢北京大学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周年庆典,所以临时借出去展览了。”

  “你瞧,大鸟回眸,小鸟依偎,一大一小象征着晋国和周王朝的关系,这对翅膀形成了第三种动物的耳朵,您能看出是什么动物吗?对了,是大象的耳朵!这个支架也是象鼻造型。西周时期,大象的生活范围比现在要宽广得多!”她不时以提问、对答的方式,引导着参观者,令人感到兴趣盎然,“那‘晋’本身有什么样的含义呢?”记者此时早已融入其中,成为真正的参观者,不禁随着她的讲解发出疑问。

  她答道:“‘晋’有几种说法,一种是因为这个地区靠近晋水,晋水是否汾河目前仍有争议;还有一种,根据古字形看,它就像是两支箭射入太阳,象征繁荣;而《易》中也有‘晋’这一卦,包含着繁荣昌盛之义。”

  灵活多变是其优势

  据了解,参观者要请博物院内的讲解员,是要收费的,一小时50元。志愿者讲解不收费。

  “一般来说,正式讲解员用语非常正式,比较书面化,但志愿者可使用一些口语,还有互动环节,彼此感觉很亲切。”殷瑾说,他们通常会先了解一下对方能用多长时间来听,还有是否曾来过,然后再根据情况调节,比如旅行团的时间就比较紧张,最短的只有40分钟,“参观者也有不同特点,有人喜欢你按照历史脉络讲,有人则喜爱观赏精美文物。若对青铜器感兴趣,我能讲一个小时都不止,除了讲鸟尊,还可以详细讲解铜牺立人擎盘、刖人守囿车等等”。

  冬季人流量少时,她会主动询问参观者是否愿意听免费讲解,并临时组团,还可以自己选择想要讲的部分,“那种感觉也蛮好的!”她说,志愿者的流失性较大,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大学生要忙于学业或考研,有人忙于本职工作。“以前,我在上海时工作较忙,只是加入了当地的博物馆之友。等我看到这里的招募信息时,感觉真是太棒了,第二天就报了名,经过面试、笔试、培训、考核,成为第二批志愿者。之后进入试用期,每年还要进行考核和评比,所以说有很多规章制度要遵守。”

  殷瑾曾是一名汉语言文学教师,她认为,对志愿者来讲,时间是重要因素,志愿者讲解是要达到基本小时数的——每周至少来馆服务一次(不少于4小时),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180小时。“到今年10月,我就服务满两年了!”她愉快而自豪地讲道,“有几位志愿者现在就已经做满两年时间了,他们都深受大家好评。”如今,省博又迎来了第五批志愿者讲解员。(首席记者 李尚鸿)

  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铁笔丹青”等待春天

  在吕梁市离石区主干道龙凤南大街的西侧,有一座仿汉景观建筑非常引人注目:它坐西朝东,主体成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建筑风格,整体又成四合院结构。如此特别的建筑物与城市楼群对比,颇显另类。这里就是富藏汉末“铁笔丹青”的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5月17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前,记者到馆中与流传2000年的汉代画像石做了零距离接触,通过镌刻于石板、石柱的画作,记者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与深邃。

  这座汉画像石博物馆占地面积为736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600平方米,建筑主体高14.76米,其规模当居全国同类展馆第三位。它于2002年10月正式开放,现有8间展厅。馆内藏有吕梁市辖区出土的东汉中、晚期画像石100余块。以刀代笔、以石为墨,将自然与人文合二为一,在石块上生动记录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夫妻对弈、车骑出行、宾主叙谈、战猎农耕……另外,馆内还藏有青铜、陶瓷、杂项等文物,总数为2181件。

  提到汉画像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馆长董楼平不假思索地说:“我们馆里所有文物都是镇馆之宝。”他随意向记者讲解了馆内的几件文物,其内涵之深厚、技法之独到、资料之完备、纪年之确凿,都可谓国内独称,样样都是艺术瑰宝。

  谈及博物馆最初的发展,董楼平说,自2003年接任馆长以来,博物馆就在艰难中前行。“当时人们一提到吕梁, 想到的就是富含矿产。谈及文化、文物,都摇头否定,其实不是因为没有,而是人们只想着如何养家糊口,没有时间、精力搞文化生活。而且,2010年之前,参观汉画像石博物馆要收取门票费,这样更使博物馆经营惨淡。2009年我馆在没有接到免费参观的正式通知前,就已经面向有离石区身份证、户口的游客免费开放了,效果还不错。”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作为第二批免费开放的单位,自2010年5月正式实施。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