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圈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等文化变革之后,慢慢地脱离了对“神”的依附,由以“神”为专注的对象逐步地转化为以“人”为专注对象,专注的对象虽然变了,但专注的方式依旧。正因为对精神本体的解释在整个中世纪被神学化,所以使得西方文化圈对“人”的专注要么停留在眼、耳、鼻、舌、身、意的层面,要么被间接地归引到那“ 的 ”。基督教的精神修炼近一千五百多年来所形成的概念、逻辑与思维方式并没有因历次文化运动的变革而减弱,相反已经深深地浸润进其后发展出来的文化的各个领域,现、当代的艺术也并不例外。在我们深入观察西方现当代艺术品时,我们会发现那由“神”演绎出的思维模式其实无处不在。只不过对“神”的专注在这类作品中被转化成对“情感”、“思想”、“主义”的个人追求, “祈祷”与“冥想”的对象从过去的“神”被放大到了个体生命及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神”虽然被转化了,但向外的探求依然如故;和专注于精神本体的“心性”的修炼体系相比较,这是一种不断外求并不断建立依附关系的精神修炼的方法:专注于外物或外物的某一个点,对其加以“客观”地研究与描述,以此慢慢地总结和形成相互依存的风格与体系——这样的修炼培养出来的思维模式不单单适用于艺术,同样也适用于科学。当然,在与“神”分离、转化专注对象的过程当中,西方现当代艺术极大地拓展了其所涵盖的领域及表现的技法,但在对精神本体的研究与探索方面,它始终没有超越“神”与“神性”的修炼范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他们所使用的精神修炼的方法、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文化圈的自身条件所致,虽然历次的文化运动都做过超越的努力,但很快又被已成惯性的概念、逻辑及思维方式拉回到“神”的怀抱。其实由“神本”到“人本”,由“人本”再到对人的精神本体的探究,从大方向上来看,西方精神文化史的发展过程必然会回归到精神的本位;而且,他们已经开始着手这么做了。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在我们深入地了解了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技法之后,将其带入到“心性”的层面、并使其对精神的本体有所了解呢?西方的精神文化界近五百年所做的努力都是试图让自己从“神”的影子里走出来,中国作为一个对“心性”有着成熟的经验的国度,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与之交流、并将自己所体悟的“心法”传授给他们呢?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用西方现当代艺术所使用的语言将我们的“自家宝藏”重新加以阐释并表达出来,进而贡献给全人类呢?
热2023-09-14
热2023-07-18
热2023-07-18
热2023-02-06
热2022-10-28
热2018-10-10
热2017-11-16
热2017-07-10
热2017-07-05
热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