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之害如雾霾
在我国艺术的舞台上,奢华之风如雾霾,越来越重,越来越成为风气,很多人以为是艺术之必然。而且,这种做法往往打着艺术繁荣和创新的旗号,因此,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更没有得到拨乱反正。如歌剧《图兰朵》、京剧《赤壁》、电影大片、山水歌舞大型演出、一些地方艺术团体的进京汇演以及各家电视台严重同质化的大型晚会等,都在为这种奢华之风推波助澜。
我国这种舞台上的奢华之风,存在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想起19世纪的法国巴黎,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艺术情景。那时,法国经历了1793年的大革命动荡之后,出现了经济复苏,有了钱,人们的心态和文化的表现,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当时两大类歌剧走俏:一类是以梅耶贝尔为代表的大歌剧,讲究浮华的大场面大制作大题材;一类是以奥芬巴赫为代表的轻歌剧、喜歌剧,追求的是轻松和娱乐性。一下子,这样歌剧从巴黎蔓延到全国。面对从政治时代到经济时代同样的历史转型期,艺术和现实的规律与表现,我们竟然无师自通而且如此惊人地相似,是颇为值得反思的文化现象。
我认为,今天的奢华之风,是我国转型期出现的背离艺术本质和伦理之必然,其躁动的表征,水涨船高,越发地缺乏节制和抵制,是值得警惕的。对于艺术,有的人缺乏基本的认知和敬畏之心,以为只要手中有了钱,谁都可以染指艺术,为所欲为地动它一动,甚至将它涂抹成了三花脸,还以为是绝代佳人。
于是,外在的、形式的、浮华的、奢靡的,就这样置换了艺术最为重要的内容与思想。
于是,艺术本来应该拥有的质朴,中国传统艺术本来的大道无形、大味必淡的美学原则,被无所顾忌而轻而易举地抛弃,甚至背叛。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上海昆曲团在北京演出的《玉簪记》和《蝴蝶梦》,也想起曾经看过的江苏昆曲团在台北演出的《钗钏记》,都没有今天《赤壁》舞台上的美轮美奂,而是简单之极、朴素之极,不过只有几把桌椅和一道帷幕,却格外打动观众,演出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出现观众久久不愿散去的盛况,获得海峡两岸共同的认同。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但变化优劣的前提,是对传统的坚守,是对朴素的坚守,而不是“二八月乱穿衣”,而且非要穿上金光闪闪、豪华时髦的衣着,去自以为是地招摇过市。
其实,好的艺术,无论古今中外,从来都是朴素的,古希腊悲剧的演出从没有如此奢华过,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戏剧演出的鼎盛时期,舞台的布景道具也是简陋的,双方激战的军队不过用两个人代表,再浩浩荡荡的群众也不过用四个人表演,从来没有如我们现在这样,动员上百个民工充斥整个舞台。前不久北京请来法国剧作家布鲁克《情人的西装》话剧演出,舞台上只是一个衣裳架和简单的桌子椅子,一样也是删繁就简,犹如冰冷的骨架,朴素得突兀而尖锐。
热2023-09-14
热2023-07-18
热2023-07-18
热2023-02-06
热2022-10-28
热2018-10-10
热2017-11-16
热2017-07-10
热2017-07-05
热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