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张炜:一个有大牵挂的生命,想不多产都不行

2013-11-22 00:05  羊城晚报

最长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

 

雪中的万松浦书院 赵剑平 摄

  简介 张炜,1956年生,山东龙口人,原籍栖霞。当代著名作家。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擅长篇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瀛州思絮录》等;短篇小说《玉米》、《声音》、《一潭清水》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筑万松浦记》等;诗集《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等。

 

  今年,成名已久的作家张炜向世人全面展示了他惊人的创作力。他将自己的作品按“年编”形式分三个系列出版,分别为:张炜散文随笔年编、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张炜长篇小说年编。

  这是张炜所发表的1400多万字文学作品的精选结集,展示了他三十多年来“像是在写一封长信,它没有地址,没有规定的里程,只有遥远的投递、叩问和寻找”的创作生涯。

  1、患得患失不应是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傅小平:在最近的几部作品里,您比较多地提到“简单”、“朴素”等字眼。我想某种意义上您是针对当下纷乱浮躁的社会人心才有此一说的。

  张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没有什么奇怪。知识分子要践行,更要提议和呼唤。如果大家都觉得没用,都不说话,这个世界就是无声的了。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方向做一些好事,这个社会的大背景才能改变。如果等待社会的大背景改变了才去做,那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傅小平:此前您在上海书展,参加“《行者的迷宫》座谈会”,以“默与鸣”为题,未尝不是包含了这样的呼唤。

  张炜:“默与鸣”的说法源于古代的范仲淹,原话大概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在强调一个人要说出该说的话,强调为人的责任。真话还是要说的,尽管有时这会让人讨厌。弄清讨厌的是什么人、喜欢沉默的是什么人,这个很重要。“话多必失”,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患得患失却不应该是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其实一个民族的文明正是说者建立起来的,作家需要起码的勇气、天真和坦诚。

  2、就写作学而言艺术没有“现实主义”

  傅小平:在《行者的迷宫》里,您谈到作家的眼光既要向内,也要向外,并打通内外的界限,从而表达一种综合的经验。能否进一步展开阐述?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