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旅法作家郑碧贤调研三台县永和堰水文化公园建设

2013-11-22 02:22  四川新闻网

    11月12日下午,旅法作家、电影电视导演、成都中仁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碧贤女士在三台县县长谭岗陪同下,调研指导最早兴建于清乾隆王朝(1761年)的永和古堰中段高家桥大渡槽水文化公园建设事宜。

郑碧贤女士向谭岗介绍抗战水利的来龙去脉
  据悉,该水文化园由旅法作家,原国民政府三台县长(抗战时期1938年至1944年在任)、国民政府四川水利厅长郑献征(1944年至1950年在任)之女郑碧贤竭力主张修建。2010年5月17日,水利部部长陈雷曾专门批示“在规计司、农水司、四川省水利厅及三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永和堰得以修建并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效益,值得庆贺!郑碧贤女士情系水利,心系恢复重建,历时四年,费尽周折,奔走两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学习和敬佩!望把永和堰建好管好,使之造福三台人民,服务三农发展。关于建立水文化园及纪念碑的建议,请四川省水利厅商三台县提出意见。”
  2010年7月,四川省水利厅根据陈雷部长的批示精神,通过组织水利专家深入三台开展工作调研,以川水函(2010)766号文件批复同意将永和古堰水文化园纳入该堰防洪治理工程项目。最早的水文化园拟建于古堰二号鱼嘴,由于与丰谷水电站的综合开发规划相冲突,加之汛期安全影响较大,经郑碧贤女士多次考察、选址,最终将古堰水文化园确立于争胜乡永和堰干渠中段高家桥大度槽附近。该项选址得到了四川省水利厅2012年12月31日川水函(2012)2680号文件的正式批复认可。水文化园工程设计着力彰显水利事业的公益文化价值,其基础设施部分的投资为148万元,相关业主的引进、工程建设不足部分资金及水文化园的绿化美化亮化打造由郑碧贤女士自行筹集并组织建设。
  三台县永和古堰水文化园按照郑碧贤女士的建议及总体规划,将“以争胜乡“高家桥渡糟”为核心(由世界 水利桥梁专家黄万里1937年冬精心设计并于1938年春组织修建,具有很高的力学和桥梁水工建筑价值),着力打造出永和古堰水利抗战“水文化公园”。该水文化园占地1.5万平方米,呈三个跃式布局,以水化博物馆、抗战纪念碑、东北大学内迁巴蜀故事墙、水中望月剧场等四个重要景点,以集中展示古梓州悠久的水文化和三台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历程,该主体工程可望在春节前基本完工。”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