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涨,还是跌?涨跌两难 只好稳起

2012-11-09 12:18  华西都市报
房价
  经过三个季度“以价换量”的积极销售之后,保利、蓝光、华润、国嘉、绿地等大腕旗下的刚需产品几乎消化殆尽。市面上,所剩无几的刚需产品,多少催生了开发商的涨价心态。
  世联地产的报告显示:三季度购房者信心指数为56.6,对未来房地产总体走势的乐观程度明显改善。
  不过,年底冲量是不少开发商面临的现实。同时,购房者“未来3-6个月置房”的比例却在下降。
  目前,由刚需市场撑起的看似企稳的价格格局,涨跌两难。
  开发商要涨价,究竟是在试水市场,还是一场欲擒故纵的营销把戏?有多大的勇气敢于打破楼市好不容易形成的平衡局面?


A面开发商:欲涨又止
  “卖得好的几乎都是刚需产品,60—90㎡面积段区间的房源。就算不用做过多促销,自然销售都能保持一定的增量。”城北市区某楼盘一位销售经理这样说。
  今年以来,刚需房源消化的速度一直比较快,目前市场上的存量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多家楼盘开始推改善型房源,加上市场上剩余的大部分改善型存量房,使得不少改善型需求开始提前释放。目前,中海城南华府、彩叠园、华润金悦湾、炎华置信上林赋、海昌天澜等越来越多的改善型房源加入推新行列。
  刚需小户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大户型、洋房、别墅等产品在市场上一度被刚需淹没。不过,从今年第三季度后半期开始,以刚需撬动起来的市场出现了大户型复苏的迹象。城南某高端楼盘的营销总监鲜经理说,现在购房者的置业考虑更加长远,户型选择上从之前的面积适中转向稍大面积的产品,特别是具有独特性及稀缺性的楼盘,市场认可度普遍较高。
  “改善型购房者以自住为主,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与刚需群体相比,对价格的敏感度要稍弱一些。所以不存在改善型产品也采取以价换量的说法。”就此,一些高端楼盘开发商坚称不会降价促销。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称,目前入市的楼盘多为2009年底2010年初时拿的地,当时的地价较高,很多开发商走改善型、中高端路线,需要有一定幅度的促销,才能保证销量。当前市场只是处于窗口期,并没有全面回暖。当前各房企通过涨价来提高利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B面购房者:预期看涨
  世联地产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三季度购房者信心指数为56.6,较上季度提升1.4,表明购房者对未来房地产总体走势的乐观程度较二季度明显改善。从不同类型的置业者来看,各类购房者的置业信心均有所提升,其中首次置业者和改善型购房者的置业信心有明显提升。从不同地区的置业者来看,二线城市购房者信心提升最为明显。
  “上两周看的好几个楼盘,现在听说都涨价了,有点后悔当时没下手。”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的刘莹已经观望了两个月,先后看了5个楼盘,纠结着到现在仍没有买单。
  从购房者的预期变化趋势来看,购房者感知到的楼市成交回暖是一个普遍现象,46.5%的购房者预期未来成交量将会继续增长。价格上,与上半年相比,超六成购房者认为周边楼盘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行为,进一步增强了涨价预期。
  然而,房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一是购房者认为未来“不适合购房”的比例小幅增加;二是尽管在未来三至六个月内置业的购房者占比有所提升,但增幅明显放缓。


C面业内:房价趋稳
  刚需楼盘开发商隐显涨价心态,只能是试探性的涨价动作?
  世联地产的调查研究显示,虽然预期价格上涨的人数大幅上涨,但是购房者“未来3-6个月置房”的比例却在下降,由此前的35.9%下降到现在的30.1%。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随着住宅成交量的持续下降,8月以来价格逐渐趋稳,而同比跌幅正在筑底,楼市四季度进入盘整期。调整最为严厉的2010年和2011年,调只是涨幅,房价不可能下跌了。
  “趋稳”成为专业人士对于年底之前房价走势的中肯评价。一方面,进入11月之后,楼市今年的主力销售季已经落幕,未来两个月楼市供应将持续走低,平稳收尾;另一方面,此前数月市场成交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大量项目以价换量的策略取得成效,部分房企圆满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因此也并不急于再推出新的房源。
  此外,临近年底,房企的战略重心也已经从卖房转向拿地融资等补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未来市场上的推货量。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思锦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