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评论员 韦国骞
从车轮、陶器的发明到计算机、机器人的出现,从人类掌握火种到石化能源被发现,从分散经济到重商主义再到绿色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条理论主线推动其进步的实现。在如今之中国,是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时代,科学发展观是 淬炼出的真理之石,实践这一理论成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2008年7月,山东省根据 总书记的指示,又结合当时全省经济、文化发展“大而不强”的基本省情,决定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目标既已确定,摆在面前的问题是——什么理论能承载目标的实现?怎么才能选对路、走好路?几年来的论证和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且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以下便从自然环境、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简单表述一下。
说到自然环境,不得不承认,从全国范围来看,某些地区和部门曾在一段时间里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以至于地区产值上去了,环境资源代价更上去了。人们必须做一道选择题,是选择“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工业发展时期模式,还是选择“既发展又保护”的科学发展道路?山东选择的是后者。
今年,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介绍“生态山东”建设上,不无感慨地提出:“我们小时候下乡,想家的时候就看星星,现在在城里看不见。”我们正意识到,产值只是价值的一部分,而让山东的河里“鱼翔浅底,鱼味鲜美”,让山东的天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才更珍贵。这几年,山东忠诚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已取得很大成绩:省控59条污染河流已全部恢复鱼类生长,节能和减排两个环保硬指标同时名列全国前茅,省域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一……山东所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止是一句口号,更是在环境保护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准则。要知道,只有建立在“绿水青山”上的山东,才称得上是强省。
除了环境保护外,文化建设也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线,才能真正取得成功。文化是什么?文化不只限于电影大片、流行音乐、戏曲京剧、画作诗歌之类的精神产物。文化几乎反映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上,它是建筑、是服装、是食物,文化的力量远比看起来强大。
山东是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大省,一直注重文化建设,在近几年的新形势下,更意识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其建设成果也是显著的。
举个例子,几年前我们很多景色宜人的地区被开发,众多别墅社区点缀其中,建筑风格各异:意大利风格的、拉丁风格的、洛可可风格的……不免让人生疑,咋就不常见舞榭楼阁、园林院墅的中国传统风格?看似是开发商对建筑风格的选择,可能更是文化自缚的体现。2008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敏锐把握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开动了“文化惠民”的众多工程。现在,不光山东省博物馆新馆、青岛大剧院、烟台市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立起来,而且做到了免费向公众开放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在文化产品上,“鲁剧品牌”交响全国:《沂蒙六姐妹》让人潸然,《闯关东》铁骨铮铮,《南下》气势磅礴……《封禅大典》、《蒙山沂水》、《杏坛圣梦》等大型原创实景演出既拉动了当地旅游,又成为普及当地文化的“立体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出,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山东正将蕴藏的文化精神跃然纸上,让文化大众化,让文化惠及百姓。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各地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 手段。我国 经济学家吴敬琏在谈转方式、调结构时,有个微笑理论,指内涵不同的经济模式所形成的价值链曲线,很像是“微笑”:两端翘起的“嘴角”,一边是研发和设计(这是价值链的原创源头);另一边是品牌和服务(这是价值链的终端区域);“微笑”低端横着的“唇线”则是制造业。科学发展观指出,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能够支撑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了已无力支撑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长期赖以拉动经济的制造业,必须向研发、设计或者品牌、服务方面转型。
就目前的经验来看,山东省正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进。山东高点定位、多点支持、重点带动,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实现从“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的历史性变革,同时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推进现代服务业,并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山东这几年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做到了科学化、系统化和多样化,因地制宜、让各地取长补短发展优势产业。
真理好比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迸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几年来的论证和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且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也是让山东人钱包鼓、生活美、精神乐的必由之路。
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山东正显示着盎然新意和勃勃生机,这新意、这生机,令人自豪,让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