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颍上人石家友与网评的那些事儿

2012-07-14 12:04  四川在线

    网评是他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去年,他被评为人民网“十大网评人”;而2012年度人民网“十大网评人”的投票结果也于今年1月5日揭晓,作为候选人的他没有当选,但他并不放在心上。
    他就是颍上人石家友。“网评只是我的爱好。”石家友说,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有了“网评人”这个称呼,但他所能确定的是,从接触网评的那一刻起,便已深深地爱上了“网青”的日子。

 

难不成键盘敲出了名人

 

    今年44岁的石家友,任职于颍上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繁琐而忙碌。网评,只能在业余生活中完成。
    初见石家友,是在颍上县。记者来访,他幽默地说:“我只是在键盘上敲来敲去,敲成名人了不成?”
    正是这位“业余网评人”,真的用键盘敲成了名人。他的文章经常在人民网、人民论坛发表。去年,他被评为人民网“十大网评人”。
    因经济条件限制,石家友家里没有电脑;他所有的评论写作,都是在办公室的那台办公电脑上完成的。
    每天早晨七点,他会准时到达办公室,利用上班前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头天晚上构思好的文章敲成文字。吃过午饭立即赶往办公室,浏览新闻。晚上回家,打腹稿,写提纲。“工作和网评,几乎组成了生活的全部。”他说,6年来发表了500多篇评论,这对于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网评零起点的他,实属不易。
   
我是不是网上垃圾制造者

 

    2005年,在乡镇工作的石家友通过公选,来到现在的县地方志办公室上班。令他欣喜的是,办公室的电脑可以上网,能浏览很多新闻。看得多了,石家友说,他的表达欲越来越强,从未接触过评论的他,开始写起了网评。
    万事开头难。从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一年半的时间,他写过很多评论,但真正发表的只有十几篇。面对网编一次次的拒绝,石家友并不灰心,“这只是锻炼期。”业余时间,他依旧浏览大量的新闻、网评以及博客,不断加强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石家友的网评终于有了起色。当年10月12日,石家友撰写的一篇网评出现在了《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专栏。
    至今,石家友还清晰记得那篇文章的标题:《每个党员都是形象大使》,一篇花费了他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评论。刚开始创作时,他无时无刻不在构思,吃饭、睡觉、上厕所、骑自行车上班的路上……
    渐渐地,石家友的评论在网络以及纸媒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些评论还出现在了人民网的头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家友每年保持着100多篇的评论。但写得久了,写得多了,他就开始思考:我所写的这些,真的有用吗?我是不是一个网络垃圾制造者?

 

再微小也是一种力量

 

    就在石家友为这些问题苦恼时,他的妻子的转变则给他一个坚持下来的理由。自2005年接触网评起,石家友就将所有的业余时间放在了网评上,这引来妻子的不解与不满。“成天上网,无所事事,一点家务活也不干。”石家友告诉妻子,有很多稿费可拿,他希望能以此来化解她满腹的牢骚,但无济于事。
    几年后,石家友发现妻子变了,她甚至鼓励他多写评论。“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鼓动,她现在很是热心。”石家友说,对于一些社会事件,她时刻关注,从中,也看到了网络的强大以及网络舆论所发挥的作用。
    “有些事情,以悲剧开始,在网友的作用下,却有了好的结局。”这番妻子的话,令石家友欣慰,或许这正是网评人的作用。
    石家友说,中国有千千万万的网民,每个网民都是一种微小的力量。他坚信,再微小的力量,也是一种力量。
   
      记者吕艳萍 见习记者杨嫚嫚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