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导数部古装“大片”连续遭遇惨淡票房与不佳口碑的打击之后,陈凯歌近日终于携带现实题材电影《搜索》回归影迷眼球。在这部以人肉搜索、舆论暴力为主线的电影中,刚查出癌症晚期、情绪低落的女白领“叶蓝秋”因在公交车上未给老人让座,诱发媒体疯狂炒作和网友人肉搜索的“蝴蝶风暴”,最终上演“一次不让座引发的血案”之悲剧。
昨日看完这部电影,笔者颇有感慨。确实,在搜索引擎、微博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公众的生活已经难以离开互联网,并且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与介入。其中,让很多人烦不胜烦、不堪其扰的网络暴力就是一大负面影响。因为也许就像“叶蓝秋”那样不经意之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媒体误读以及舆论扭曲,成为众矢之的,遭亿万网友消费与娱乐。这是现实中不得不警惕的问题。
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现实题材电影,《搜索》可谓是对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和媒体失范现象的集中反映与艺术再现。且不评价其制作水准如何,单从其主旨方面来看,它试图以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而非苦口婆心地说教的方式,引导公众对舆论暴力进行讨论与反思。
当下,新兴媒介异军突起,一方面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创造了极大便利,也大大增强了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如让公共事件的真相不易被掩盖,便于民众更好地监督政府,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在过去的一两年中我们看到,无论是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还是“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微博等网络媒介在这些事件中扮演着积极角色,成为最重要的信息策源地。
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的狂轰滥炸、网络的无限放大及网民的心态扭曲,也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舆论暴力。众声喧哗使虚假新闻、谣言、诽谤与辱骂铺天盖地、无孔不入,肆无忌惮地蚕食私人空间。例如,从“药家鑫案”到“李刚门”,从“五道杠事件”到“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在这些曾引发全民讨论的事件中,尽管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起过正面作用,但从中亦不难看出媒体伦理失守和网络暴力的影子。一些媒体肆意把个人隐私晒出来,过度炒作细节和渲染情绪,或预设立场、未审先判,误导舆论。同时,不少网友更是进行恶意评论,施加言语暴力。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媒体审判”、“网络审判”的愈演愈烈,挑战着社会的伦理、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成为虚拟社会管理的不可承受之重以及公民社会发展难以触摸之痛。特别是最近在“微博约架”这种由网上口水暴力演变为实际肢体暴力的语境下,网络暴力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更加值得警惕。
正如“联防队员强奸案”中受害者王娟无法忍受媒体曝光隐私和“通奸”流言后几度选择割腕自杀一样,电影中“叶蓝秋”不堪“是小三”、“低素质”等无端指责,最终以跳楼的方式摆脱媒体和公众的纠缠。可以说,网络暴力猛于癌症,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现实何尝又不是如此呢?要防止此种悲剧重演,媒体必须强化职业操守和伦理道德。对于普通网民来说,更要少做和不做网络暴力的推手。因为人人都是网络与舆论暴力的潜在受害者,今天被人肉、被施暴的是“叶蓝秋”,明天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文/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