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披露,今年,上海家庭医生制试点将扩展到全市所有17个区县,并于2020年基本建立起家庭医生制。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矛盾,确实需要通过制度改革来化解,但看病吃药事关全家老小生命健康,要让广大市民接受家庭医生这一新制度也并不容易。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使这一改革取得实效,仅有家庭医生数量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能否抓医生素质,从医术、医德上树立家庭医生的好口碑。
市民之所以放着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不看,不惜远道去三甲医院排长队,主要原因还是三甲医院的诊疗能力。这些医院的专科医生每天接诊全国各地患者,可以对同一症状的不同病因有更准确的判断,同时三甲医院定期的跨专业医术交流,也可以让专科医生及时获取跨专业知识,减少误诊误治。这些经验和制度都应及时移植到家庭医生制度中,以保证家庭医生水平。
家庭医生除了为居民健康负责外,也将成为医疗资源利用的守门人、医保经费使用的代理人,拥有首诊处方权、转诊权。这就需要既从制度上防止出现个别医生利用这些权力谋取私利,也不要轻易规定家庭医生的转诊率、用药额度,以免耽误病人及时获得转诊和有效治疗的时机。
要让家庭医生既有提高医术动力,也有保证医德的自律意识,还要把家庭医生的签约权、解约权真正交到市民手中,通过竞争机制促进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让市民能早日用签约权,选出真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家庭医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