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发现部分高架桥底下成片用水泥浇筑锥体物,深感不满,以“网晒”的方式大声说出,引发“围观”,政府因此招致广泛批评。尽管有关部门作出一些解释,但它也促使政府思考:城市该怎样对待流浪者?城市该如何彰显一种包容、厚德的精神?城市该从哪些细节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近读《华商报》刊登的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的文章《你不说,就不会有改变》,又是一则“大声说出心中不满”的事例——
闾丘露薇在端午期间从深圳飞回北京,凌晨抵达,冒着大雨下飞机,机场没有廊桥,也没有挡雨的楼梯,一路淋雨甚是狼狈,但是那些老人还有怀抱婴儿的乘客呢?那就不仅仅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了。走出机场,等候出租车更是排了长队,足足化了两个多小时。“首都机场服务竟是如此的不堪!”闾丘露薇心中自有不满,于是乎,她大声疾呼——发了几条微博,顿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呼应。
无论是西谚说的“不满是社会前进的车轮”,还是鲁迅说的“唯有不满才能推社会向完美进一步”,都阐述了一个哲理,即:社会正是在不断发现矛盾、直面矛盾、解决矛盾中发展的,而任何“不满”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矛盾。虽说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是从网络微博中频频出现的网民对社会的不满所反映的问题却不是“虚拟”的。应该承认,时下网络传递的“不满”之声,也常有“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的现象,但它毕竟是一种民声、一种民意。
大声说出你心中的不满,更多的是提醒政府注意某些方面的社会矛盾,监督政府尽快地解决某些社会“短板”。你有不满却不想说、不屑说、不愿说、不敢说,仅停留于“腹诽”,那么,恰如闾丘露薇所言:“你不说,就不会有改变”。她发微博的第二天,首都机场管理层就听到了这一“不满”的声音,旋即在微博上发布了即将采取的应对措施。还是闾丘露薇说得好:“因为领导不知道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因为他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加上抱怨(不满)的声音不够大,或者没有渠道转变成一种舆论,领导们听不到。于是,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既然不是问题,又何谈改进?”
政府官员要放下身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公众心中的“不满”,以改变作风,改进工作,改善服务。这种倾听需要“拿一张凳子、一本笔记本,记下市民提出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途径:从网络上获取公众“不满”的信息——它是一种直抒胸臆的埋怨,一种直言不讳的批评,一种毫无掩饰的牢骚,当然也不乏一种建言献策。倾听公众“不满”,不光是体现政府一种包容态度,更是政府履职的题中之义。我们不是常说现代政府首先是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吗?政府的责任何在?如何服务?尽可从公众的诸多“不满”中找到答案。梭罗在《论公民的不服从》中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每一个人都说说什么样的政府能赢得他的尊敬,这是建立责任政府的第一步。”听不得公众“不满”或对公众“不满”置之不理的政府岂能“赢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