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张枫逸:“从拼己回到拼爹”不只是个体无奈

2013-01-15 07:32  广元日报

    数年前,25岁的山西青年马啸,怀揣当主播的梦想到北京打拼。2011年7月,马啸没有实现他和家人关于户口、编制和房子的约定,无奈选择回家参加法院系统考试。靠着他父亲在当地政法系统的关系,马啸成了那个“幸运”的人。马啸的故事经媒体披露,引起了网友热烈的讨论。

 

    马啸这个“官二代”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打拼,然而,北漂5年处处受挫之后,他不得不从中途回到原点,重新接受“拼爹”这个潜规则。当然,在北京五年内解决户口、编制、住房,马啸和父亲的这个君子约定,即使放在当时的背景下也是不现实的。不过,与结果相比,拼己过程中的挫折感和无力感,才是这个年轻人最终放弃梦想的根本原因。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的阶层分化自古就有。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有了阶层的差异,激发出人们向上攀登的动力,使得整个社会充满胜利和活力,进而在合理、充分的阶层流动中飞速前进。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阶层分化,而是每个阶层都相对固化定型,形成权力世袭、贫困传递,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拼爹”正是阶层固化的凝固剂。一方面,权贵子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依靠父辈的优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地位;另一方面,底层群体缺乏改变自己命运的渠道和机会,草根逆袭只能成为镜花水月。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在研究贫困问题时,曾得出一个著名的结论,能力剥夺的影响比收入低下的影响更重要。诚如斯言,底层弱势群体由于被歧视而无法完全参与社会,始终处于社会边缘的过程,不仅带来经济贫困,还会加剧仇官、仇富情绪,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尽管赌输了青春梦,马啸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败者,至少他还有“爹”可拼,可以“回头是岸”。对于更多寒门子弟,恐怕只能有相似的命运轨迹,不会有黑色喜剧般的结局。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显然不能依靠个体的抗争,整个社会必须重塑游戏规则,维护公平秩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白岩松的这句话一度引发热议。诚然,高考制度本身仍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打造更多高考这样的阶层流动平台,不正是创造公平竞争,打造机会均等的方向所在?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