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一墓难求”尴尬了谁?

2016-04-05 22:25  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一墓难求”尴尬了谁?
 
  在中国,人们对房子有着特殊的感情,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无关系。“安居乐业”的传统观念早已刻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人活着要有房住,人死了要有墓穴。
 
  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土地价格格外昂贵,直接导致了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同时也催生了“一墓难求”、“死不起”等尴尬局面,于是在上海崇明、江苏启东等个别地方的商品房摇身一变,竟变成了“私人墓园”。买房不为住房,而是为了摆放骨灰盒。这种看似荒诞滑稽的乱象背后,不仅体现了有些市民公德心的缺失,更多的是市民对买不起“天价墓地”的无奈,同时也暴露出殡葬行业以及政府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人们不禁会问,几平方米的墓地何以要比几十平方米的住房高出十余万的价格?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天价墓地”的出现?“天价墓地”的背后,又有哪些“魑魅魍魉”在兴风作浪?要找准问题之所在,“望闻问切”必不可少。首先,从表面上看,墓地稀缺是问题之所在。从微观经济学上来讲,供求决定价格。众所周知,墓地开发市场化后,由于土地供给权牢牢把握在政府手中,导致市场上的墓地稀缺,不能满足整个城市对墓地的需求,直接导致了墓地价格持续攀升;其次,从深层次分析,城乡二元化结构是主要“病因”。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制约了农村发展潜力的发挥,同时也让城市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消化”,由于限制了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墓地,墓地的来源只能由政府供给,同时用做墓地的土地开发权又市场化,导致了墓地稀缺,直接推高了墓地价格;最后,“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也是“天价墓地”出现的诱因。
 
  要杜绝“天价墓地”,避免“买房存骨灰盒”的“荒诞剧”再次发生,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和市民三方合力。首先,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应该多听取群众的心声,合理制定政策,“闭门造车”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判断,出台不合时宜的政策,同时还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其次,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公共社会服务,利用媒体的积极作用,对政府帮助和监督“双管齐下”,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最后,人们应该转变丧葬观念,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同志将骨灰洒向祖国大地的丧葬观念,提倡树葬、海葬等更加环保而价格较低的“绿色”丧葬方式,引领社会新风尚。(浪迹天涯)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