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疑似在上海的公交车内拍摄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一名女乘客在拥挤的车厢内高声读英语,周边乘客劝她放低声音,女子却理直气壮反驳他人,表示自己正在抓紧时间学习,其他乘客劝阻她是不道德、没素质。(2016/4/7 澎湃)
一段公交车内读英语的视频火了,而火的原因却是因为该女子“舌战群儒”。面对别人善意的提醒,没有虚心接受,也没有丝毫的歉意,而是带着“我学习我光荣”的心态去反驳别人的善意。
公交车和地铁一样,都属于一个城市的公共场所,各种各样的人群在这里交集。在这样的公共场所,自己的一举一动不仅仅体现个人的素质,还直接影响着别人的乘车感受。一个个小小的举措,可以从这里窥见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确,大声说出来的英语,或许比默默记在心里学英语的效果更好。但是,公交车并非一个人的“自留地”,这里还有许许多多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们。盲目的强调自己学英语的效果,而忽视别人的感受,就是典型的礼貌欠缺。
诚然,公交车上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大声读英语,这并非“法无禁止即可为”。在某些时刻,更应该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许并没有特别的标注,但是,自己的行为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他人的感受。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盲目的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其实牺牲了的是自己的素质。相对于学习而言,或许该女子首先得好好学习如何尊重他人。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主流的思想是提倡人的“欲”,即要将自己从被束缚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个人的欲望。但是,这种思想的过度的发展,就容易让人更多的看到人性之恶。一味地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一味地将打破规矩的人视为“有个性”,其实是一种“病”。打破公交车上不让大声喧哗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即使以学习为借口也不可取。
所谓的学英语就应该大声阅读,其实就是情商不够。将自我意识凌驾于整个集体利益之上,不仅仅是个人主义自私狭隘的体现,更将自己的形象丢弃的一文不值。大声学习并非不可,只是要分清场合,要学会体谅别人的感受。许多人在礼貌还没有学好的时候,请不要奢谈知识。刘颂寒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