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迎着“生态农业”发展的春风

2016-07-08 19:19  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如今,宁陵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庄园”。全县22万亩酥梨生产基地、26万亩花生基地、20万亩白蜡条基地、万亩葡萄基地、百里森林长廊等,在该县汇成了绿的海洋,形成了“南菜北果”和复合种植模式的特色生态农业布局。目前,该县的酥梨、白蜡条通过了国家原产地认证,8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特色农业不仅支撑了宁陵的县域经济发展,更让当地群众“钱”途无量。(07.07 河南日报)
  
  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太多太多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留下的后遗症,正在被“可怜”的世人一个个用自己的健康、用宜居的环境去买单。面对以上问题,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不断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其中,生态农业便是世界各国的选择,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到2020年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一是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为此提出“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政策的支持和不断完善的发展措施出台,无疑是给了生态环境逐渐破坏、食品健康安全受到极大挑战的中国农业一针“强心剂”。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中国式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初期可谓是举步维艰。从多年的探索和经验教训总结中发现,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才是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正确方向。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荥经县就因地制宜,通过四个举措全面吹响了“生态号角”。
  
  一、围绕生态,优化产业布局
  
  立足区域、生态、气候等优势因素,按照高山中药材、中山有机茶、河谷平坝果蔬的产业布局,坚持现代农业“绿色、特色、生态”原则,持续抓好“三条产业带”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青龙、附城、五宪为中心的万亩猕猴桃产业带,以民建彝族乡万亩亿元观光茶园和荥河红星村千亩观光黄金茶园为基础的天凤—宝峰—民建—烈士茶叶产业带和以新建—泗坪—三合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带。至此,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0.2万亩、果蔬达5.65万亩、草本中药材达2.68万亩。
  
  二、循环相生,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循环利用,实施秸秆还田工程,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率先在龙苍沟、三合等地着力发展“林—禽”“林—蜂”等养殖模式,让闲置的林下空间得到合理的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循环相生。
  
  三、有机认证,带动市场供给
  
  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开展天麻、茶叶等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截至目前,全县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52个,获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认证)1家,有力带动了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市场供给,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四、回归本源,加大安全监管
  
  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将全县40家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协会纳入生产经营主体追溯体系,追溯产品达80个以上。监测各类农产品样品320个,种类涉及蔬菜、茶叶、水产品等。各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有力保障了全县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李林峰)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