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垃圾?”上海市民最近几天一直在接受“灵魂拷问”。
从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正成为公众认为的历史上最严苛的垃圾分类。如何做到真正的垃圾分类,上海市人民政府开出处罚条例,垃圾未按规定的投放,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单位最高罚5万,个人罚50到200元。
的确,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制人们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异样的声音,认为垃圾分类标准过严,劳民伤财。
每个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总会用不用的声音,不同的观点,若果还没有开始,就说做不到,社会发展何来希望?
中国垃圾排放量一年可达5.8亿吨,垃圾的分类关系到13亿多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何使垃圾分类成为规矩,我想应该从下面好几个方向入手。
首先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让居民真正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垃圾分类工作才会真正落实。
第二、政府需要建立监督和惩戒措施,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制度,发挥警示作用,为垃圾分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最后,加强公共部门的引导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媒体资源,开展垃圾分类课堂和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使全社会形成垃圾科学分类的群体意识,使垃圾分类成为共识和习俗,从而代替强制措施。
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人们宜居的生活环境使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孙晓旭)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