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从程门立雪的故事看尊师重道
追古抚今,我们会发现,尊师重道这一优良品格,总能在很多人物的身上找到映照。北宋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已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民族英雄岳飞对老师周同终身思慕,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一直很尊敬,从日本回到绍兴操办结婚大事的百忙之际,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华罗庚在家乡做讲座,执意要把发现他数学才能的“伯乐”王维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坐……成为历史所眷顾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他们的成长路途上,必定驻留着老师的身影。而当自己成为能够影响他人、推动历史的“弄潮儿”“拓荒者”时,他们又以身作则,让尊师重道、崇学尚智的传统赓续不息。这种正向循环,道出亘古不变的价值秩序——“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重道,需要更加“呵护”我们这个民族的筑梦人,不断增强人民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份呼吁,不止是在教师节才心心念念。“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为我们沉淀了所有的“苦”,我们更应该在心中为他们升华出那一份“甜”。程方圆
附:程门立雪小故事
北宋时,南剑州将乐有个叫杨时的进士。杨时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拜在洛阳 学者程颢的门下求学。后来程颢去世了,但他有一个兄弟名叫程颐,也是一个大学问家。于是杨时又投到程颐门下求学。杨时那时已经四十多岁了。
隆冬的一天,杨时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教问题,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里睡觉。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静地站在门口,等着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几次想叫醒老师,都被杨时制止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而杨时和游酢早已成了两个雪人!
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地教导杨时。杨时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