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毛博士以打骂方式来逼7岁儿子、5岁女儿学高数和文言文,孩子母亲郑某无奈之下向南京建邺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郑某子女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12月15日 每日经济新闻)
教育竞争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前有“内卷”之风吹进学校,人人皆可“卷”;后有“鸡娃”们在学校大展身手……在一些人眼中,“丛林法则 ”下的教育就是“两眼一睁,准备竞争”,堪比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事实上,教育应该是性格的养成、习惯的培养和观念的完善,应该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种种乱象,这无疑引发了我们对此的思考。
无疑,这位毛博士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为人父母者,本应竭尽全力为子女营造有益身心发展的环境,而不是给其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损害。作为一名父亲,如果望子成龙的期盼转化成了哀其不争的责怪,那么束手无策的悲哀很可能变成一时冲动的家庭暴力,让本应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家长“揠苗助长”式教育“被动”成长;让本应快乐成长的孩子们活在棍棒的阴影下,学在愤怒的责骂声中。长此以往,不仅损害亲子关系,影响家庭和谐,还会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让孩子花费一生来治愈童年的伤痛。
在批判这位“虎爸”的不当言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在双减政策落地、相关培训机构纷纷转型之际,为什么“鸡娃”还没有迎来喘息的机会呢?“校内减负、家里增负”的怪象是由家长的教育焦虑产生的。出于对“教育落后”的恐慌,他们强迫孩子过早学习;源自对“教育重负”的压力,他们加大力度督促孩子;源于对“教育无能”的担心,他们望子成龙,对孩子倾注巨大心血。如此一来,孩子们就沦为了父母教育焦虑的牺牲品。比起希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家长更害怕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从而“输”掉整个人生。
然而,需要看到,唯分数论这种教育观念是不正确的。风物长宜放眼量,要从一生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场短跑竞赛,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比获得考试高分更重要的是保持身心健康,比取得短期成就更重要的是形成 人格和养成良好习惯。只有培养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信仰,方能避免“失去灵魂的卓越”。家长们只有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目标,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从容,抛去焦虑、顾虑,轻装前行。
在“双减”政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不能让家庭再给孩子增加负担,更不能让父母再给孩子增加压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家庭这所学校中,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健康,比成才更重要的是成长。只有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一起齐心协力,才能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为“揠苗助长”式教育画上句号,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马宏宇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