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颜色较暗,棕色或深棕色,比花生酱稠,但仍然是糊状,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比较蓬松,吃较多鱼、肉、奶、蛋类的宝宝,大便就会比较臭。
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哪些是预示着疾病的坏坏“臭臭”。
1、新生儿24小时不排便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请医生检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2、新生儿灰白便
宝宝从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但小便呈黄色,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
3、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4、蛋花汤样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需到医院就诊。
5、绿色稀便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也称“饥饿性大便”,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6、泡沫状便
大便稀,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
7、臭鸡蛋便
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
8、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