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抓头发、摸耳垂,抱毯子……宝宝睡觉非得抱着东西 戒还是不戒?

2023-10-17 22:43  儿科鲍奶奶
  原标题:抓头发、摸耳垂,抱毯子……宝宝睡觉非得抱着东西 戒还是不戒? 

  开学一个半月了,你家娃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吗?

  有些宝宝可能这时候还没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尤其是娃中午睡觉的时候,要么哭闹着不睡,要不睡醒了哭闹。这时候,老师就会告诉家长,可以带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去学校。

  比如这几天,群里的很多妈妈晒出了自家娃带去幼儿园的东西,有妈妈的睡衣、布偶娃娃、毯子、枕头等等,甚至还有带烧水壶的。

  也有很多妈妈表示,娃带着这些东西上学后,确实不哭了,中午也能乖乖地睡觉了。

  这些物品是有多大的魅力,让孩子们那么依恋?这是正常的吗?



  一、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恋物行为?

  “恋物”这种情况,大多是宝宝在6个月-3岁之间出现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从依恋到独立的成长阶段。

  还是婴儿期的宝宝,通常是妈妈在贴近地照料宝宝,与妈妈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

  但是当妈妈去上班,或者是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出现在宝宝身边时,宝宝或多或少会没有安全感,为了弥补这种缺少,他们就会找一些东西来替代妈妈。

  不管是衣服、毯子,还是娃娃,都是孩子的“妈妈替代品”。也就是说,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宝宝会选择第二喜欢、比较柔软的东西,来代替妈妈。

  这些替代品就好像宝宝的朋友,因为经常跟他们待在一起,宝宝也熟悉这些物品的味道。所以,这些物品不管多脏、多旧,都不能洗,也不能换,否则他们就会哭闹。

  所以,千万不要强行拿走宝宝的依恋物,也不要为了上学,就着急改掉他们的“坏毛病”。因为这样有可能会让他们更焦虑,甚至还会留下抹不掉的心理阴影。



  二、孩子离不开依恋物,需不需要强制戒掉?怎样戒掉?

  通常情况下,孩子只是抓着某种物品睡觉,不是危险的睡觉行为,可以不用强制去给他们戒掉。

  但家长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情况下,孩子要是总是抓着东西睡,能戒就尽量戒掉。

  一是1岁内的孩子,如果抱着毯子、毛绒玩具、枕头之类的睡觉,等孩子睡熟后尽量把这些物品拿开,避免捂住宝宝的口鼻,出现窒息之类的情况。

  二是如果宝宝喜欢抓着妈妈的头发睡的话也要注意,一是宝宝可能把头发吃进嘴里,容易呛住宝宝,二是防止妈妈的头发缠绕在宝宝的手指上,出现缠绕伤。

  这些情况下,可以采取这些措施来帮助宝宝。

  首先爸妈一定要尊重孩子,然后再试着用温和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淡化对依恋物的感情。

  比如,在孩子入睡前,如果孩子吵着要玩偶,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亲子游戏,比如读绘本、讲故事、听舒缓的音乐等等,让他们忘记玩偶的存在。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规律而且固定的睡前仪式,可以加强亲子关系,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多找几个替代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们对某一样东西的专情。比如小汽车,可以多教给他们,一些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小汽车,让他们对多个小汽车都感兴趣,而不是“专宠一个”。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爸爸妈妈增加高质量的陪伴,让他们可以无时无刻地感受到爸妈的爱,更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戒掉依恋物了。

  比如睡觉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互道晚安。多花时间陪孩子玩游戏,带宝宝多去和同龄的宝宝一起玩耍,这些都是很不错的陪伴方式。

  三、孩子没有恋物情节,是“不正常”吗?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惑,“我家孩子好像没有‘恋物’过,是不是不正常”?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孩子出现的依恋行为不明显,或者是很快就结束了,所以没有注意到。而且孩子依恋的东西,不一定是一个物品,也有可能是动作或者是习惯。比如摸耳垂、抱胳膊、抠肚脐眼等等。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真的没有恋物的习惯。对于这种情况,爸妈们不需要强行给孩子,塞上一个娃娃、盖上一条毯子,更不需要过分担忧,怕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不同,顺其自然就好。
 
  最后一个可能,是孩子对于这种依赖并没有到依恋的程度。

  如果家长们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恋物的情况,可以从这3个方面去判断:

  第一个方面是是否难舍难分,片刻不离身;第二个方面是失去它,就会焦躁不安;第三个方面是不洗不补不改,想要的就是原汁原味。

  总而言之,家长们不需要对孩子的依恋行为,过于担忧,正视宝宝的恋物行为,保护他们的恋物行为,不强制他们戒掉,更不要强制抢走他们的依恋物,慢慢帮助他们减少类似的行为就好。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