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宝宝总是“点头哈腰”别以为是在卖萌 可能是这种病找上门

2023-11-08 21:48  儿科鲍奶奶
  原标题: 宝宝总是“点头哈腰”别以为是在卖萌 可能是这种病找上门

  如果你家娃三四个月就开始“点头哈腰”,可千万别以为娃这是天才懂礼貌,或者是卖萌博可爱,娃这很可能是婴儿痉挛症。

  患这种病的孩子,常常会出现大运动或者智力方面的发育障碍,或者是先天性心脏病等多器官畸形的情况,早点发现有效干预的话,治疗的效果相对来说会好很多。

  什么是“婴儿痉挛症”

  婴儿痉挛症是婴幼儿癫痫性脑病的一种,也叫做west综合症。90%以内的宝宝会在1岁内发病,3~7月龄宝宝为发病的高发年龄段。

  婴儿痉挛症的发作一般在宝宝睡前或刚醒来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出现成串的点头弯腰,两腿前曲颤抖,头往后仰伸肘,膝盖绷紧等小动作。发病时是这些“小动作”是成串的,即每次持续时间短,但每隔几秒又会来一次。

  发病早期大多数只有点头、眼睛上翻等症状。有些新手会误以为宝宝这是饿了,频繁给娃喂奶,实际上宝宝这是病了。所以如果宝宝频繁出现这样的动作,最好先带着去医院检查一下。

  患婴儿痉挛症的宝宝经常会伴随运动、智力、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从而导致孩子的发育会比较落后于正常同龄的宝宝。

  这个病痉挛的症状一般5岁后不再出现,而是演变成其他发作形式,如癫痫,发作后均带有后遗症。



  “婴儿痉挛症”产生的原因

  多数婴儿痉挛症患者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发病的确切机制。大部分都是通过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然后根据异常找到原因,也有少部分无法明确致病原因。

  根据发病症状及是否有原发病等情况,婴儿痉挛症分为症状性婴儿痉挛症、隐源性婴儿痉挛症、特发性婴儿痉挛症三类。

  其中症状性婴儿痉挛症临床发病的危险因素,又根据孕育时期分为产前、围产期、产后、年龄及神经系统性疾病。

  产前主要是脑部畸形发育,围产期则是脑部缺血缺氧或是颅内出血等,产后就是分娩时脑部受损或感染。

  年龄方面是指未满2周岁的孩子,神经系统性疾病多指基因、代谢性遗传等方面的疾病。



  婴儿痉挛症如何判断

  父母平时要多观察孩子,也可以通过录视频的方式把孩子的一些异常动作给录下来,方便就诊的时候当做参考。

  如果观察到婴幼儿有连续成串的痉挛动作,在运动、智力方面出现发育迟缓,或者大运动发育倒退等情况,最好尽快就医。

  越早发现幼儿的情况,医生就能尽早确认患儿的发病病因和脑部受损严重程度,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案,及时、有效地展开治疗,对孩子的恢复帮助更大。

  儿科临床医生一般会根据患儿年龄仔细观察症状,了解患儿的详细病史(包括家人的遗传史)、孩子母亲孕产期情况,母亲孕期是否有抽烟、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习惯,有没有病毒感染,孩子是否足月儿,分娩过程是否顺利,患儿出生后,脑部是否有受过严重损伤。

  除了这些病史情况,医生还会通过临床医学手段检查,主要是脑电图及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影像学检查,最后做一个综合性的判断。



  婴儿痉挛症怎么治疗

  婴儿痉挛症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大类,其中药物治疗分为一线用药和二线用药。

  一线用药有激素和氨己烯酸,这两种用药针对的病因重点有所不同。激素是用药 ,有促皮质素和糖皮质素两种,这两种激素对隐源性婴儿痉挛症效果比较明显。氨己烯酸主要是针对结节性硬化的病患儿。

  二线用药包括西药(如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维生素B6等几种方式。

  药物治疗视病情不同,用药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是用药2周以上,开始呈现效果。总的治疗疗程在3~12个月不等。药物治疗一般是激素类用药7~14天,观察情况后增加抗癫痫药物。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那些耐药性婴幼儿,主要是大脑相关部位切除术,如大脑半球、胼胝、皮质和脑叶等。

  具体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孩子的病情和年龄等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

  婴儿痉挛症由于是发生在低龄的宝宝身上,而且每次发作的时候都像是触电一样,所以这类宝宝常常被称为“电宝宝”。
 
  名字听上去很萌,但孩子一旦患上这个病,不论对宝宝还是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很沉重的,这个病的病死率高达 49% ,也就是说一半左右的患儿,很难生存下来。而且这个病的预后比较差,仅有 5%-12% 患儿精神运动能发育正常,一半以上的患儿会留下运动及智力发育方面的障碍。
 
  但为人父母,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会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但千万不要被网络上乱七八糟的治疗信息吸引而乱投医,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料,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责任编辑:沫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