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家长的注意!孩子身上有这些特征,说明你管的太多了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
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开车不小心撞飞了一位路人,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报警,而是打电话给他妈妈哭诉,说让警察别抓他,他不是故意的。
“笑话”并不好笑,却反映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孩子小的时候由于父母过度宠爱、干预、控制,导致孩子长大后成为“生活低能儿”,或心理有疾病的人。
如果孩子身上出现这些特征,说明你管的太多了,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转变。
01.完全不自律
父母管得太多,孩子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自律。比如完成作业,只要你不催,他就不动笔,你不在家更是写都不写。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名17岁的男孩,平时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男孩在这种环境下,变得特别的依赖父母的督促。
他说:“每当我父母不在身边时,我发现我不可能让自己离开电视前面的椅子。我已经习惯了他们逼我去做功课,当他们不在家时,我自己内心找不到任何力量,能够让我去做功课。”
当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一切,包括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时,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律的能力。
因为他们没有机会面对自己的责任和决策,会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渐渐地他们会变得过度依赖他人的监督和指导。他们习惯了有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一旦没有人指导,他们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久而久之就会对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意识到过度管控的负面影响,并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让孩子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建立自信和自主性,不再依赖他人的监督。
02.动手能力差
父母过度管控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比如孩子七八岁了还喂饭,十岁了还帮他洗澡,这样做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的动手能力差。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初中老师看见学生的早餐盒里大多剩下鸡蛋,于是把鸡蛋重新发给学生,但他发现很多学生居然不会剥鸡蛋。
为什么会出现初中生连剥鸡蛋都不会?
原因就是家里的大人对孩子“太好”了,什么事都帮孩子代劳,导致孩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很多家长其实都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孩子还小,多替孩子做一点,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自己做。他们忘了生活的能力是需要锻炼的。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写道,培养孩子的能力,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我们为你做这件事”。在孩子刚开始学习某项技能或面对某个任务时,父母可以主动为他们做这件事。例如,在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包之前,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整理并确保一切就绪。这样的做法旨在给予孩子信心和安全感,让他们知道有人可以依靠。
第二步是“我们和你一起做”。一旦孩子对任务有了基本的了解和信心,父母可以与他们一起参与其中。例如,在孩子学习独立洗衣服时,父母可以陪伴他们一起操作洗衣机,教他们正确的洗衣流程。这样的做法既给予了孩子支持和指导,又让他们有机会亲身参与。
第三步是“我们看着你做”。一旦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和知识,父母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在一旁观察和监督即可。例如,在孩子已经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后,父母可以坐在旁边观察,确保他们按照正确的步骤完成。这样的做法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最后一步是“你独立完成”。当孩子展示出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信心时,父母应该让他们完全独立完成。例如,在孩子已经掌握了洗衣技巧后,父母不再介入,让他们自己负责洗衣服。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责任,培养出更高程度的独立性。
通过这样的四步培养方法,父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发展生活的能力。这种渐进式的过程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尝试和成长,逐渐获得独立性和自信心。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
03.心理脆弱、叛逆
被父母过度养育的孩子不仅不自律,动手能力差,心理也会特别脆弱。
小兰是一个集长辈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十二岁小女孩,可她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哭。只要父母说一句她的不是之处,她立马掉“金豆”,在学校里和同学有点矛盾也哭,作业不会做也哭……导致很多同学不爱跟她玩。
这种受到父母过度保护和溺爱的孩子,往往不太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因为在家庭中他们没有经历过平等的互动。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自己去面对一些挫折,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机会。
因此,父母应该适度养育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和适当的挑战,帮助他们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发展,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被父母过度宠爱或控制的孩子,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不健康的一面,除了心理脆弱外,还会表现出叛逆。
陈女士四十多岁才生养了一个女儿,宝贝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生活中事无巨细地帮女儿做好,连孩子穿什么都要控制她,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想法和意愿,甚至偷看孩子的日记。直到有一次孩子和朋友出去玩也要跟着,还口口声声说为了她好。这样些都让她女儿非常反感和受不了,趁妈妈不注意离家出走了。
如果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要怎么做,孩子就得怎么做,他的内心就会充满压迫感和抵触心理。
父母过度的“管”,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他们叛逆的方式往往表现为磨蹭拖拉,你越急他越是慢吞吞,顶嘴、哭闹、扔东西,甚至是暴力、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
当孩子把精力都放在了对抗和叛逆上时,他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直至完全没有兴趣上学,生活上也会表现的一团糟。孩子甚至认为你一点也不爱他,想方设法地要挣脱你的管束控制。
为了避免过度的管制引发孩子的叛逆行为,父母可以尝试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尊重孩子的意愿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适度的自主权。父母可以与孩子协商制定规则和界限,让他们参与决策的过程,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责任和后果。通过平衡父母的引导和孩子的自主,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减少叛逆行为的出现。
结语
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是打着“爱孩子,为孩子好”的旗子而过度养育孩子,则会让你的孩子逐渐变得不自律,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动手能力差,生活能力低下;内心脆弱,引起诸多心理疾病,甚至叛逆,走上极端。
当你发现孩子身上有以上迹象时,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并做出改变。用耐心、理解和尊重来养育孩子,帮他建立规则,明确界限,也要给他空间,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沫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