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离开生物电,任何生物都将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这种生物电,而是人体静电。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静电放电协会将静电定义为“静止的电荷”。
人体为什么会产生并携带静电呢?
人体静电的产生
我们通常说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不带电荷的中子与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通常,质子正电荷与电子负电荷数量相等,保持电平衡,因而显示为不带电状态。
电子质量很小,但具有相当可观的能量,是一个“不安分分子”,外层电子经常会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脱离运行的轨道转移到其他物质上,这样电平衡就被打破,失去电子的原子就会带有一个正电荷,得到电子的原子就会带有一个负电荷。由于物质携带的这些电荷并没有形成电流,是相对静止的,因此被称为静电电荷。
有几种机制都可以产生静电,但最常见还是我们通常说的摩擦生电。
所谓摩擦生电就是不同材料之间发生接触-脱离,接触时,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电子转移。
迅速脱离接触后,造成两种材料分别带有数量相等性质相反的电荷的情况。
因而,任何移动的物质只要不断发生接触-脱离,都会产生静电。
人体也不例外,体表的皮肤、毛发和穿戴的衣服,都是易于产生静电的材料。人的很多活动都可以产生静电负荷。
不同材料产生静电的能力不同
静电的产生和积蓄与很多条件有关。
产生静电电荷的数量最主要取决于材料特性。下图列出一些材料产生静电的能力,越在上面的越容易产生正电荷,靠下的更容易产生负电荷,中间的不容易产生电荷。
可以看到,人体毛发和皮肤容易产生正电荷,而日常用的塑料和衣服化纤材料容易产生负电荷。这也就很容易理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容易出现“毛张飞”现象的原因了。
冬天为什么更容易产生静电
仅能产生静电电荷还不够,人体携带静电还需要可以蓄积电荷的条件。
首先,绝缘性好的材料容易蓄积电荷。即使是不同性质的电荷也可以在绝缘材料上“和平共处”,比如混纺毛衣,常由产生正电荷的动物毛和产生负电荷的化纤纺织构成,纤维间不断摩擦产生电荷,并不断蓄积电荷。这就是在黑暗中穿脱混纺衣服常会火花四溅的原因。
人体蓄积电荷更重要的条件是不容易向地球(接地)和空气放电。
鞋子鞋底和地面材料的绝缘性是防止人体接地的决定性因素。现在我们经常穿的塑料鞋底和铺设的绝缘性地面材料,如混纺毛毯、乙烯基瓷砖,是人体容易带静电的重要原因。
向空气放电则取决于空气的湿度。一般来说,空气相对湿度(RH)大于60%,人体不容易积蓄静电,RH小于40%容易积蓄静电。
比如,下图所示,不同湿度环境人相同行为产生静电差异巨大:
冬季空气湿度低,有暖气的室内环境空气湿度更低。这就是为什么冬季人体更容易带静电产生并积蓄静电的原因。
容易产生人体静电的行为
人最容易产生静电的行为有两种:一是走路。穿着塑料鞋底的鞋子,拖步(鞋底不离地面)走在容易产生静电的地面上,最容易集聚大量静电电荷。
比如,聚氨酯是常见的一种鞋底材料,穿这种鞋底的鞋子走路就非常容易产生静电。
化纤或混纺毛毯则是最容易产生静电的地面。因此,在干燥的室内,穿着聚氨酯鞋底的鞋子,拖步徘徊在混纺毛毯上,就是一种高效的“发电”行为。
另一种是,穿着容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从一些塑料材质面料的沙发或椅子上站起,也可以产生高负荷的静电。
这也是司机在冬天停车、欠身、扶车门把手容易遭遇电击的原因。
人体静电的危害
人体静电本身没有任何危害。危害产生在静电负荷放电过程中,一般是人体在接近其他物体时,高压击穿其间相隔的空气产生电火花或震颤造成的。
热2024-06-28
热2024-06-28
热2024-06-28
热2024-06-27
热2024-06-27
热2024-06-27
热2024-06-26
热2024-06-26
热2024-06-26
热2024-06-26